李鸿章的一生是怎样的?

有人说,李鸿章生逢乱世,如果生在盛世,必是一代名臣。李鸿章才闭目离世,享年78岁。78岁临终前,李鸿章遗诗一首:。头条里很多关于李鸿章的自媒体文章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新的解读,让人欣慰的是不再是一边倒的批判李鸿章卖国贼,汉奸等等言论,也不是一味的追捧是能臣英雄等。但是以后有人能沿袭李鸿章的旧路而成就大事的吗?

李鸿章的一生是怎样的?

有人说,李鸿章生逢乱世,如果生在盛世,必是一代名臣。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不是乱世,严防汉人的清廷怎会启用汉人做大官?又哪里会有李鸿章?连曾国藩都不会存在。

时势往往造英雄,但英雄却未必能改变时事。

当时的李鸿章,其实就像极了唐胥铁路上,那匹拖着沉重机车前行的马——凭一己之力,拖着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前行。

李鸿章自己知道吗?他清楚得很。

在晚年时,李鸿章曾自嘲是个“裱糊匠”,“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评价李鸿章:“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而梁启超表示自己“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1年,本已被闲置的李鸿章又被慈禧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目的只有一个——去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李鸿章被称为清朝“外交能手”,但他晚年经手签订的30多个外交条约,几乎件件丧权辱国。

是李鸿章丧权辱国吗?

是洋人要打慈禧的耳光,慈禧派李鸿章去代挨罢了。

4个月后的1901年11月7日,早已开始大口吐血的李鸿章在病逝前一小时,俄国公使还在病床上逼迫他就中俄的一份条约签字。

临死前,李鸿章双目不闭,身边人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

李鸿章才闭目离世,享年78岁。

李鸿章20岁时,曾作诗一首: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78岁临终前,李鸿章遗诗一首: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从“欲封侯”到“孤臣泪”,李鸿章甘苦自知。

李鸿章在晚清掌权的几十年里,当然有不少过错,但在当时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换个人来,是否能做的比李鸿章更好?

反正我是不知道。

近期比较火的一个话题是关于《走向共和》这部剧里面李鸿章的谈论。头条里很多关于李鸿章的自媒体文章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新的解读,让人欣慰的是不再是一边倒的批判李鸿章卖国贼,汉奸等等言论,也不是一味的追捧是能臣英雄等。而是能够像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李鸿章传》里所说的: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惋惜李鸿章的见识之不足,我同情李鸿章的遭遇。

李鸿章没有出生在欧洲而出生在中国,没有出生在今天这个时代而生于几十年之前,无论是他同时代的人还是他的前人,没有一个造时势的英雄可以引导他、帮助他,而同时代、同环境的人物已经是那个样子,停留在那个水平上,自然不能把责任都归在李鸿章头上,而且李鸿章的遭遇也和他的志向不能完全实行有关吧?所以我说:“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惋惜李鸿章的见识之不足,同情李鸿章的遭遇。”但是以后有人能沿袭李鸿章的旧路而成就大事的吗?那时时势已经变了,他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也变了,千万别把我替李鸿章脱责的理由拿来宽恕自己。

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成型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历史观,使得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了一套标准,大家自觉不自觉的就往里去套。或者说是为了迎合自媒体中的一些大流量取向,个人认为要真正了解一位历史人物,首先好好看看历史书、名人传记、自传、以及和他(她)相关的资料,或许这样能够稍微中肯一点!

李鸿章其实是一个两面人物,他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也是领导人,创造江南制造总局,北洋舰队,继他师傅曾国藩之后成为湘军的领导人,这是他对我国的贡献,同时他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命令北洋舰队不准出击,将制海权拱手相让,这也是他的责任。至于签订无数不平等条约,那更不是他的错了,他代表的是清政府,不是为了他自己,他更不是卖国贼,只是身不由己,要我说他是在那个时代,唯一能和西方列强周旋的人,如果没有他清政府还要吃更大的亏,赔更多的款,失更多的地。有一句话我很认同,李鸿章就是大清的裱糊匠,拆东补西,一个王朝的挽救者,大清的牺牲品,其实不怪他,历代王朝都有像李鸿章一样的殉葬者,哭的是那些农民,他们被迫用他们的血和肉去推动时代的发展,在自己坟墓上建立另一个国家。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