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谭嗣同:我以我血醒苍生

慈禧大怒之后,捉拿谭嗣同。这是谭嗣同的最后一搏,请以我的血,警醒世人。要知道,谭嗣同出生湖南,是浏阳人士。可是33岁的谭嗣同,却没有又一次的死而复生。谭嗣同先生留下的两颗火种,最终延续了两颗火种。谭嗣同先生以一人之血,警醒世间亿万人。

愿为谭嗣同:我以我血醒苍生

提起谭嗣同先生,大家最先想起来的,一定是戊戌六君子。可是在这六君子中,又有谁记得六个人的名字?

每个国家在灭亡之际,都会有变法,可是古往今来的变法者,又有几人能有一个好结局?

可是为了心中胸口的热血,依旧前赴后继。只为了万万黎民,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死而后已。

(一)英勇就义

谭嗣同先生,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走在变法维新,推行新政的第一线。他是戊戌变法的参加者,更是六人之中的领导者。

戊戌变法,有很多称呼,这些称谓的背后,同时注定了变法的结局。“百日维新”,不过百日,从轰轰烈烈的开始,到荒荒唐唐的结束。

杀死中国人热血的,永远是中国人的无知。

戊戌变法是失败的,因为清朝依旧灭亡了,一人的热血,救不了一国的冷漠。戊戌变法是成功的,因为自此以后,开启了思想启蒙,对未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的开始,是因为晚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一年三十而立的谭嗣同,胸怀愤懑,呼吁变法。

联合康有为等有志之士,联合在京的1000多名即将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为了宣传变法,创办了《湘报》,在1898年,谭嗣同正式参加戊戌变法,在同年,年仅33岁的谭嗣同,为了朗朗青天,英勇就义。

(二)戊戌君子

回望谭嗣同先生的一生,他仰慕那些锄强扶弱的草莽英雄,虽然是书生,却有着大侠的侠义之心。

谭嗣同先生曾任知府,在此时间,创造出了《仁学》著作,而后这部著作,成了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光绪帝的最后一搏,把所有希望放在了谭嗣同的身上,谭嗣同也不负所期。可是慈禧太后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谭嗣同只好联合袁世凯准备入京废除慈禧。可是袁世凯辜负了谭嗣同的信任,像慈禧太后告密。

慈禧大怒之后,捉拿谭嗣同。此时的谭嗣同并没有退却,而是各方游走,只为了救出光绪帝。终究是时也命也,大清该亡。

(慈禧)

谭嗣同坚决不肯离开远走避祸,只留下一句“因变法而流血者,请自嗣同始。”这是谭嗣同的最后一搏,请以我的血,警醒世人。

谭嗣同被捕的地方,是在浏阳会馆[renwugushi.com]。要知道,谭嗣同出生湖南,是浏阳人士。他在京都遥望回不去的故乡浏阳,这可能是先生最后的遗憾。

那一天的京城,那一天的宣武门外,被六个人的血染红,那是谭嗣同,更是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

六人就义,留下戊戌六君子的精神,与世长存。

(三)剑胆琴心

谭嗣同先生,曾用名叫做谭复生。因为在五岁的时候,重病昏死三日,却又神奇复生,所以又名复生。

可是33岁的谭嗣同,却没有又一次的死而复生。

生前望着回不去的故乡,死后的谭嗣同先生,遗骸归家,葬在了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谭嗣同先生曾有一雅号,“剑胆琴心”。也许就是因为谭嗣同先生的风骨,开创了湖湘有志之士的救国之路。

谭嗣同先生离开了,却为中国留下了两个火种。

学生蔡锷,松坡将军。蔡锷为了粉碎袁世凯的阴谋,发动战争,组建护国军。可是这场战争,跟老师谭嗣同的变法一样失败了。虽然失败了,可是却有人继承了松坡将军的遗志,他叫朱德,是开国元帅。更是松坡将军的学生。

学生杨昌济,板仓先生。师承谭嗣同,而后游历海外数十年,回到湖南任教第一师范。在这里,他遇见了毛泽东。这位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文弱”书生,最终他的学生,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

时光的轮回,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面,这一次的会面,是中国的开始,也是冥冥之中师兄弟蔡锷和杨昌济的再见,更是谭嗣同先生的传承。

谭嗣同先生留下的两颗火种,最终延续了两颗火种。这两颗火种,带着万万的微光,点亮了东方。自此,火龙腾飞,天下太平!

三代人,改写了中国的黑暗。这不是巧合,是命中注定。

谭嗣同先生以一人之血,警醒世间亿万人。

他开启了新篇章,却无缘得见新世界。

可是新世界,从他们开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