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故事经历

1930年,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三人有关人权问题的文章结集为《人权论集》交新月书店出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37年8月19日要求胡适即日前往美国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胡适的故事经历

求学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2月17日未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1893年,随母亲冯顺弟前往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亲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上庄村,进家塾读书。其父胡传病逝于厦门。

1904年(光绪三十年),与江冬秀订婚,从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小学堂。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进澄衷学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考取中国公学。

1908年(光绪三十三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10年(宣统元年),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

大展宏图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1921年,作《杜威先生与中国》。

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在其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1925年,2月参加北京善后会议,并参与起草部分会议文件。

1926年,与其师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1927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中国公学校长。

人权斗士

1929年,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标志人权运动的开始,随后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1930年,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三人有关人权问题的文章结集为《人权论集》交新月书店出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4月10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并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

1935年1月4日,抵达香港,逗留五天,主要接受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

抗战期间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37年8月19日要求胡适即日前往美国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年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5年,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