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终其一生为什么都在对江浙进行全面打压?

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朱元璋终其一生为什么都在对江浙进行全面打压?”,由老资料网收录,欢迎阅读!也许是因为出身的原因,朱元璋称帝后许多做法都和其他皇帝都不一样。至于高额赋税,其实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搞财富转移,算是以江浙养全国。

朱元璋终其一生为什么都在对江浙进行全面打压?

寄语: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朱元璋终其一生为什么都在对江浙进行全面打压?”,由老资料网收录,欢迎阅读!

提起“苏湖熟,天下足”这句古语,可能很多读者都不陌生。“苏湖”指的是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这里自然条件很好,自古就是粮产丰饶、百姓富庶之地,甚至有“天下财富半数归于江浙”的说法。对这一地区,历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清朝皇帝更是派自己最亲近的心腹出任苏州织造,明面上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实则兼有密奏地方各种情况的职责,是皇帝的耳目。

为表示宠幸,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每次南巡至苏州时,都会下榻在织造府行宫。通过这一方式,皇帝才能彻底掌控江南地区,保证后方稳定,而不至于出现地方大员拥兵自重的局面。另一方面,江南地区人才济济,出自这一带的状元、进士也多不胜数,因此皇帝对其加以重视也情有可原。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皇帝,却多次有意打压江南地区,甚至到了歧视的地步。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起来,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个传奇,早年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却居然身居北宸,开创绵延近三百年的大明江山。也许是因为出身的原因,朱元璋称帝后许多做法都和其他皇帝都不一样。比如他说对贪官污吏分外憎恨,10两银子就会剥皮实草,而且提倡从平民人家中挑选妃子。另一个特别的做法,就是对江浙地区的人十分严苛,甚至在《皇明祖训》中下令,大明王朝永远禁止江浙人进入户部任职,不管是尚书还是小吏都不行。在位期间,朱元璋还多次单独提高江浙地区赋税、把江浙人口往其他省份迁移、没收首富沈万三财产,最后甚至从科举录取上严控江浙人士,划分南北两榜录取,限定了录取比例。

在很多大臣看来,朱元璋的这些举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复——当初他在和张士诚打仗的时候,江浙是站在后者那边的,提供了大量粮草钱财。因此他在掌握天下之后,自然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站错立场的人。乍一看,这种说法好像合情合理,但是细想一下,朱重八能从乞丐奋斗到天下之主,智谋和心胸岂是一般人能比较的?因此在治理国家这种重大事务上,他绝不会意气用事,反倒影响江山稳定。

说起来,朱元璋也是出于无奈——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下,北方地区在经济文化层面完全无法和江浙一带相比。至于西南等地,则因为战火而一片萧条。只有江南一带受战乱影响较小,本身底子又好,所以在各当面都是一枝独秀。然而一家独大的形势,是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朱元璋只能通过对这一地方的打压来补贴支持其他省份,最终实现全国均衡发展。户部管的就是钱粮,如果有江浙人,那么在感情上肯定是会倾向于自己家乡,在贯彻相关政策时就会打折扣,所以朱元璋才颁布了这条不太公正的条例。至于高额赋税,其实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搞财富转移,算是以江浙养全国。不过这个动机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所以就算是冒着被江浙人怨怼和被冠上心胸狭隘的坏名声,朱元璋为了江山稳固,也还是对江浙下了狠手。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江南地区的富庶是因为天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千年来的积累沉淀,已经成为大势,不是几个政令就能将千年积淀一下掏空的。至于教育、人才上的优势,更不是边远地区几十年就能赶上的。所以尽管朱元璋留下了那样的遗训,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江浙一带的经济在全国又居于前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才优势依旧突出。西穷东富,至今也是这么个情况,朱元璋的一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上一篇:李时珍个人简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