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诗词为什么会流传这样广?

柳永的词在宋代这么流行,可以从作者、传媒、受众这三个环节说说。而柳永的际遇,也成为众多执绔子弟的偶像。柳永却依此自称是奉旨填词。以上所述便是柳词流传广泛的主要原因。那么,柳永的词为什么会这么流行呢?据说,柳永死后,她们凑钱为他安葬。

柳永的诗词为什么会流传这样广?

柳永的词在宋代这么流行,可以从作者、传媒、受众这三个环节说说。

首先说作者柳永。职业填词人,才情横溢,风流倜傥,更自喻貌如宋玉,兼具音乐才华和浪漫天性,偶像派和实力派的综合体。更重要的是接地气,长年与乐工,歌妓交好,使其轻易收集到众多民间词曲,并依此改编。成为以民间俚曲俗语入词的大家。也因为这点,其仕途上受到以晏殊为代表的一众名士排挤,至其进一步恣游于歌楼妓馆,从而对传媒、受众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再说传媒,歌妓是当时词作的主流传播渠道。《全宋词》收录柳永词212阙,当中超过70%的篇章都是描写歌妓,并且多是以一个相对平等的视觉描述。内容涉及歌妓容颜,心情,生活等方方面面,俨然成为当时歌妓的代言人。而其也与众多名妓交好,单能从词里找到名字的就有: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等,还未包括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有故事记录的名妓。这些歌妓大多有着“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是坊间较低层次风月女子的偶像,她们对柳词的追捧,使柳词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以至“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放纵爱自由,既无成家,也无财产,其最后死在名妓赵香香家,靠谢玉英、陈师师一众名妓凑钱为其安葬。据传,出殡之时,满城歌妓都来了,“一片哀声,半城缟素”。这便有了"群妓合金葬柳七"的话本,可见其在歌妓中的地位。

最后说说受众,如上所说,俚曲俗语入词,更具大众文化标签。而柳永的际遇,也成为众多执绔子弟的偶像。

再说一个故事,如上所述,柳永仕途上极不如意,写下了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谁知命运弄人,隔年科考则高中,只待皇帝圈点放榜,但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名字时,龙颜便有不悦,在旁批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却依此自称是奉旨填词。把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话题性发挥到极限,成了众多落傍纨绔的托词,而这些纨绔子弟也是当时风月场所的主力消费群。

以上所述便是柳词流传广泛的主要原因。

人们对柳永的词有一个评价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说明,柳永的作品,比皇帝的谕旨还传播得更快、影响更大、范围更广。

通俗的说,柳永就是北宋的流行歌曲的词作者,他的词一写出来,全国上至公卿之家,下至里巷之屋,广至所有的歌舞茶楼、倡家行院,一律在唱他的词,在极短的时间里,就风行全国,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柳永,只有一个柳永能做到这一点。

柳永的词流传有多广?影响有多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柳永曾经作一曲《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在词中,写尽了北宋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繁华富庶,此词一出,轰动八方,不仅中土大地的歌女们在唱,就连北方的金国女真族的广袤大地上,也大为流行,金国皇帝完颜亮听了此曲,竟被江南的美景闹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寐,立即准备挥师南下,以一国之力来争抢词中所描绘的盛景,后来他果然提兵侵略宋朝了。

那么,柳永的词为什么会这么流行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的词不像北宋其他士大夫的词作,极尽雕琢,追求古雅,柳永与他们不同,他作词通俗晓畅,注重感悟,他的词都是情到深处时从心底蹦出来的,而不是躲在书斋里想出来的,所以,更打动人心,人家一读,就能感同深受,而且深为折服。

第二个原因就是接地气。柳永的骨子里是一个平民诗人、里巷词家,他虽出身官宦之家,但他更钟情市井生活,多年的游历,使他对平民百姓,尤其是青楼歌舞场的烟花女子情深意切,他了解她们的生活,他与她们同生活,所以,他的词作里有很多与歌妓舞女交集的内容,这些鲜活的素材,使他的词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通俗有趣,烟火味十足。

第三个原因就是术业专攻。柳永虽然也曾走科举之路,但他在科举和入仕的路上一直磕磕绊绊,比如,当时的宰相晏殊也是一个大词人,柳永去拜访晏殊,晏殊尽管接待了他,却说:“我也爱作曲子,但不作‘针线慵拈伴伊坐’之类。”当面与柳永划清界线,而做官以后,柳永远也多不如意,徘徊不前。

所以,官场不是他的疆场,他便把精力投入到市井,烟花柳巷,寄情风月,醉卧花丛,青楼处处为他敞开怀抱。他游历数十载,词章冠天下,所到之处,市井欢腾,到哪都有家的感觉,他更加开心,开心就佳作频出。

确实,在那个文学并不眷顾市井的时代,柳永通过市井而成为了一代名家,这既是方向选择上的成功,更是人生选择上的成功,他因此也受到了歌女们的极大欢迎和爱戴,陈师师、赵香香、谢玉英,一个个冰雪聪明,色艺双绝,独把柳永当知交,“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据说,柳永死后,她们凑钱为他安葬。

下一篇:如何评价柳永?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