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北宋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但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成为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成功的标志,并使他取得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苏轼又是个杰出的诗人。如果有人问苏东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

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北宋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因创造出乐观的理智诗境,而确立了宋诗格调的诗人。

苏轼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好学,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故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二十一岁中进士,踏诗入仕途。当时,正是北宋社会危机四起,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的时代,一场改变的风暴正来临。苏轼也成为其中一员,写出了《进策》、《思治论》等文,提出一些革除弊病的要求和措施。但他的认识是肤浅的,没抓住“弊病”的要害所在,从而暴露了他的思想矛盾和守旧。故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站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一边,攻击新法。因而被贬杭州、密州等任地方官,复因诗文得罪朝廷,被捕下狱。出狱后为黄州团练使。元祐中,旧党执政,召还任翰林学士等职,又与旧党发生分歧,再次外调杭州。到新党得势,又被贬惠州、琼州(海南岛)。一一OO年,遇赦北还。此年,死于常州途中,时年六十四岁。

纵观苏轼的一生,虽说他在仕途上屡遭打击,锦纶满腹,却怀才不遇,当政者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成为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成功的标志,并使他取得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

苏轼同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文从字顺,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要求和发现方向。他的历史论文和奏议,如《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等,明晰透辟,富于雄辩。他的山水游记,如《超然亭记》、《石钟山记》等,把描写、叙述、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结构工巧,笔致凝炼,姿态横生!他的赋,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对传统手法灵魂运用,文情酣畅,舒卷自如,象优美的散文诗。他的书札简帖也写得亲切有味。苏轼又是个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现存四千多首,题材极为广泛。最主要的,一是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社会流弊。在《荔枝叹》中,对贪婪残暴的统治者加以无情鞭挞:“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鶻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干载。”在《吴中田妇叹》中。他描述了“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新泥”的灾年真景,表现了“悲歌为黎元”的可贵精神。而是写景咏物,抒发情怀。写景诗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寥寥数语,勾勒出初春的景色,给人以生意盎然的情趣。咏物诗如《红梅》,《双石》等,借物抒怀,真挚感人。在艺术上,苏轼的诗有独到之处。不少诗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奇妙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把形象描绘得传神生动。有的诗,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突然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使人豁然开朗。有的又以议论为诗,矜才炫学,流于议论。

苏轼这个人不可等闲视之,要了解一个人得先了解这个人经历过什么。通过苏轼的人生经历来推断他的性格品质,不失为一种分析历史人物的好方法。

苏轼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我们逐步来说。苏轼20岁的时候跟他的弟弟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博得主考官欧阳修的眼球,考取进士第二名(本应是第一),这一点证明了他的少年不凡、文采斐然,更为他以后的曲折的从政之路埋下了伏笔。

在史称为“王安石变法”之前,苏轼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名动京都,他才华横溢又生性正直,还很喜欢钻研美食(所谓的“东坡肉”便是他在后来被贬官期间的独创美食),喜欢品茗,广交文人雅士,如果说这时候的他少去谈论政事,安心地做一个老实本分的才子佳人,那么也许他的一生将会过的比较顺畅,但这样子也许他的一生就会少了很多传奇色彩。

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耿直率真,不会隐藏自己的心思,王安石贵为当时的宰相,他提出的变法活动,苏轼他也敢去反对,这说明他是一个不畏权贵,坚持自己独立主见的有风骨的文人。

王安石敢义正言辞地提出变法的请求不仅在于得到了宋神宗的许可,还在于当时的朝廷上已经有很多新政支持者了。苏东坡既然反对了变法活动,也就站在了这一些新政支持者的反面,他的被孤立也就成为了事实,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被迫地提出要出京城任外职了,宋神宗亦是有爱才之心,几番权衡之下把他调到了杭州当了个通判官,后来他又兼管徐州、密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期间,黄河决堤,百姓被困。苏轼急忙请动武卫营的禁军,呼吁他们一起同老百姓抗洪,还上书朝廷,请求加固护岸,防止洪水再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是一位胸襟坦荡的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的人。

这些都不是重点,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在于乌台诗案,这个时候的他时年四十三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他险些被杀头,逃过杀身之祸的他被不断贬官,正如他在《自提金山画像》一文中的自我调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样,他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renwugushi.com]。作为一位从小就胸怀壮志,想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来说,这基本是政治生涯的结束,同时也是苏轼人生理想的葬送。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苏轼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悲观,甚至可以说乐观得过分。他的很多名句偏偏都是在被贬期间写成的,诸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豪迈洒脱之情油然而生。

被贬到惠州的时候,他还不忘享受岭南的荔枝,并作《惠州一绝》,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经典名句,人家从北方被贬偏僻的岭南地区都是水土不服,吃不下饭,像白居易到了江西后就在《琵琶行》一文中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苏轼倒好,居然还想常住在岭南吃荔枝,这种旷达和风趣历史上有几位文人能够与之相比肩,恐怕寥寥无几。毋庸置疑,苏轼的这种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的精神正是构成他传奇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一书中有一句经典名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苏轼是一位真正的勇士,是真正的英雄。

苏轼(苏东坡)是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全才,文章涉及面广,其诗清新精彩,词开豪放一派,书法亦是奔放流畅,绘画同样有着根深的造诣。

苏轼存世的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等。

如果有人问苏东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觉得他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一个幽默、大度、居家的好男人。

一,不惧怕遭受打击的人

他博通经史,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人物。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做了很多好事。

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

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排斥,后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傾轧,他又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耳(今广东海南岛)。

虽然政治生涯不如意,他仍然很乐观。苏轼在充满烟火味的生活中,乐观豁达,喜欢交友,自己烧火做饭。

说他是一位居家好男人,真的不是虚夸。因为他亲自下厨房,烧得一手好菜,还做了很多关于美食方面的文章。

据说他在被贬谪徐州期间,与好友下棋,一时忘记锅里还炖着猪肉,待其想起来时,发现肉不但没有糊锅,反而色泽鲜亮,吃着软烂,唇齿留香,好友们吃了以后也连说好吃。

为了感谢他在徐州发大水期间的努力,当地百姓买上好的猪肉送给他,而苏东坡将百姓送来的肉做成自己风味的炖肉,再送还给百姓,并受到百姓的喜爱,因此“东坡肉”便流传下来了。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政治上显得有点稚嫩,他敢于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不同意见,虽然被贬,仍然乐观面对一切。

二,风趣幽默的人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很有才华,其实他们全家人都挺有才华的。苏东坡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他们兄妹俩经常一起对诗。有一次对着对着两个人就开始以对方长相缺陷来取笑。

苏东坡的缺陷是脸比较长。苏小妹额头比较突出。

苏东坡说他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意思就是苏小妹来到画堂,人还没有看到,额头已经先露出来。

而苏小妹也不示弱,跟着就脱口而出:“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形容她哥哥的长脸。

苏东坡继续:“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小妹觉得上一句没有打到哥哥的痛处,仔细观察哥哥胡子拉碴,便又反讥道:“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从他与妹妹的调侃中,不难发现他的机智与调皮。而苏小妹长相甜美,活波开朗且又聪明。仅从这点便不难看出苏东坡他们一家人的才华。

(注:苏轼到底有没有妹妹,具体也不明,有人说他有一个妹妹,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妹妹,不管有没有,他的幽默风趣还是很为后人欣赏的)

三,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才华横溢,尤其对词的贡献较为突出。他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词,名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在中秋节期间,对胞弟苏辙的怀念之词。而我们现代人也把这首词当成怀念亲友时,常常默念的。

苏轼的词调高亢,境界庞大,使人耳目一新,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苏词“不协音律”,持此看法的也不在少数,实际上苏轼是通晓音律的只是为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摆脱音律的束缚罢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