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寄语:在政治上,司马光死后的待遇可谓荣光之至。诚然司马光一生只留下了三首词,却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今天分享的是“司马光简介”,欢迎阅读!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故其父以“光”名之。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司马光简介

寄语:在政治上,司马光死后的待遇可谓荣光之至。在文化上,司马光的待遇却是差强人意:司马光的文学成就被大幅度打压了,排“唐宋八大家”时连名不见经传的曾巩都榜上有名,同王安石、苏轼并驾齐驱的司马光却不在其列。更有最为委屈的是,人们谈论起宋代大词人往往都把司马光给过滤掉了。诚然司马光一生只留下了三首词,却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今天分享的是“司马光简介”,欢迎阅读!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父司马池,宋真宗时任光山县令。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故其父以“光”名之。《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出身宦官之家,自幼受家庭严教,聪明好学,涉猎甚广。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从政四十八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出不少治国主张,强调为政要得民心,要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崇尚务实,反对浮夸等。任宰相后,更是“躬亲庶务,不舍昼夜,欲以身殉天下”。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亭,据明、清《光山县志》载:“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为名‘光’”。“官舍面南二进,为四合院落,大门门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厅、厢房、书斋、后堂等,都为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院中植柏树、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马井)。”宋代以来,邑人曾建亭于井上,题曰“养椊亭”,因年代久远,井亭塌毀。明万历年间复修,清亁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殿梓再修养粹亭。民国庚申(1920),邑人重浚司马井。

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作者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宋哲宗赐碑名为“忠清粹德”。死后,哲宗将他葬於高陵

下一篇:陈振孙生平轶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