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诗、三片段、概括李清照传奇人生

三首诗、三片段、概括李清照传奇人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名门,嫁于宦族,以词闻世,是婉约派的一位女词人。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再嫁被骗,休夫入狱,后半生的李清照孤苦无依,悲切凄惨。少女时期的无拘无束,青年夫妻的伉俪情深,国破家亡后的晚景凄凉,三首《如梦令》,演绎了李清照人生的三个阶段

三首诗、三片段、概括李清照传奇人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名门,嫁于宦族,以词闻世,是婉约派的一位女词人。因词风清婉流丽,含蓄蕴藉而冠绝古今,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才嫒”李清照的词《夏日绝句》,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很清楚。里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话被我们后世当做座右铭来激励我们。这两句诗中表达了李清照在人生苦难中的坚强、豁达的性格特征,在动荡时局中的敏锐、叛逆的性格,还表达了她爱国情感的豪迈与积极。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把李清照看作是一个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隽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也有不少人把她看作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的爱国女性。 其实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阅读过她的诗词就会发现,其实她的性格是充满矛盾的,他既开明又传统、既快乐又忧伤、既坚强又脆弱。她性格外向,但感情专一,崇尚纯正浪漫的爱情;她嫉恶如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但经受不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独处时喜欢暗自流泪。这足以说明,在李清照的身上人性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在她的内心世界中都有互相矛盾的各种心理意向,但却清晰完整地维持在一个统一的人格整体之中。

篇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和一群小伙伴去溪亭郊游,她们玩儿得太嗨了,看见日落西山才想起要回家,然而却忘记了归家的路。忙乱之中,竟然闯入了荷花塘里,笑声,吵闹声,划船声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活泼开朗、豪放洒脱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出自“骚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文学功底很深,是著名的“后苏门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出身望族世家,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状元。《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她“亦善文”,在封建社会的正史里,在丈夫的列传中,记述妻子擅长写文章,足见王氏的文学水平了。

因为有这样的家庭熏陶,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父亲经常带她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开拓了她的视野。所以李清照不是娇气柔弱、含羞带怯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位见多识广,卓尔不群的大家闺秀,她眼中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是充满诗意的[renwugushi.com]。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早期的诗词,才是那般富有朝气和活力。

篇二:《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晚上喝多了,夜里感觉风刮得很猛,雨却是下得稀疏。早上醒来问卷帘的婢女:院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说,还是那样。你可知道,经过这一夜的风雨,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零落。

这首词是表现李清照青年生活的,确切地说,是她的婚后生活。李清照结婚了,公公赵挺之是高官,丈夫赵明诚有功名,两家可谓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夫妻二人志趣相同,情投意合,整日吟诗作词,赌书泼茶,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但是随着赵明诚的出仕,恩爱夫妻两地分离,幸福的生活出现了美中不足。李清照便把这种遗憾和相思寄予到自己的诗词中。这首《如梦令》就是她写给丈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在暗示丈夫:你知道吗?我的青春就像那海棠花一样,也会很快逝去,我是多么需要你的爱怜和抚慰啊!

李清照青年时期的生活是安闲舒适的,纵然有小离别,也是甜蜜的。

篇三:《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独自坐在窗前,相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在蜡烛快要燃尽的时候,却发现影子也慢慢消失了。无奈呀,就剩一个凄凉的我了。

这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剪影。靖康之变,丈夫病逝,国家被割裂,李清照的人生也被劈开,她开始了颠沛的流亡生活。再嫁被骗,休夫入狱,后半生的李清照孤苦无依,悲切凄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不管怎样害怕长夜难熬,夜还是要来的,还是夜夜孤身对影。“好个凄凉的我”!这正如“怎一个愁字了得”般哀痛!

少女时期的无拘无束,青年夫妻的伉俪情深,国破家亡后的晚景凄凉,三首《如梦令》,演绎了李清照人生的三个阶段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