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末期,他性格豪迈,游踪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问到李白是位怎样的诗人?后来被“赐金放还”也正说明了,李白的个性无法在官场游刃有余。李白渴望在官场有所作为代表了他性格里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与此同时也多次寻仙问道。

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欲谈诗,昔日盛唐孕李白,李白字太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缔造者,盛唐风韵下的时代骄子,游山狂歌的浪世文人,怀才不遇的忧愤人才,逢盛世未能建功,非凡诗句画乾坤,醉酒赋写千古语,广交四海真挚友,视钱财如无物,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今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作品,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生在盛唐时期,当时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外交也显得很有成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才有了李白心中的浪漫和奢想,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可是他的一生,大多数在流浪中度过,曾霞客般的走完了了大半个中国。年芳二十便离家出走,沿途拜谒社会名流,多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幸好当时社会治安也好,不然也未必能够走那么多的地方),虽然诗仙结交了不少名流,写了很多夸张傲放的优秀诗篇,但仕途一直未尽人意,后通过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城,供奉翰林,从此文章风采韵达,诗作名震天下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写下《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辞职。此时倒被赐金放还,然后李白继续东行,开启求仙之路,不过在东行时李白真正加入了道教,此后南下,当时唐朝已经由盛转衰,暮年的李白心系朝廷,可惜心有余力不足,心中苦闷只有自己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当晚年的李白返回金陵时,身体也不是很好了,生活穷困潦倒,最后写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步入了心灵的另一番仙的旅行,纵观李白一生,是浪漫的一生,有着浪漫的诗歌,也有着浪漫的抱负,更有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是飘荡的一生,有着飘荡的灵感,也有着飘荡的仙缘,更有些飘荡的银河九天,是抱负的一生,有着抱负的学识,也有着抱负的追求,更有些抱负的纵酒年华……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末期,他性格豪迈,游踪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华美,世人称其“诗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邀朋,本人喜酒,却不善饮。故十分推崇喜爱李白的《将进酒》,每逢亲朋好友欢聚宴饮,酒酣耳热之际,吾常常举杯感慨: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篇幅不长,气象不凡,他笔酣墨饱、情极悲愤狂放,诗篇具有震铄古今的气势和力量。如挟风雷、似滔滔江水,抒发的淋漓尽致。诚然诗人抱济世之才而不遇,借酒抒发郁闷之情,有道是:诗人宦途不得意,千古绝句酒中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问到李白是位怎样的诗人?大家都会不假思索说出“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何为浪漫主义诗人,却是我们没有深究的。

诗品即是文品。明白了什么是浪漫主义,也懂得了李白。

极度夸张

比如:《将进酒》一开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renwugushi.com]。”

对着镜子伤悲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晚上就白了一头。

对生命的易逝,人人都是隐隐担忧却又无可奈何的。李白没有感情铺垫,一开头便直抒胸臆。并抓住这胸臆,使劲儿夸张。将本来就短暂的青春说的朝夕间便要失去似的。一下子抓住了人的人隐忧,将其放大了并在放在台面上。

再比如《蜀道难》,开篇就疾呼:“上蜀道难啊!比上青天还难啊!”接着又是夸张蜀道跋涉攀登之艰难。即使是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何况人类呢?

通过李白的诗来看,他内心有着浓烈的感情,一上来就要倾吐出来。必须通过无所顾及的想象和极度夸张,才能表达出感情的浓烈。诗气尽管大气磅礴,可作者给人的印象就有些狂傲不羁了。

非凡自信

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到“我辈岂是蓬蒿人”可知,李白对自己自视甚高,高的有些不切实际。曾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里谈到自己的理想是谋划帝王的统治之术,愿为宰相。使天下安定,神州清平、统一。你瞧!这多么富有浪漫情怀的理想。纵然有诗歌之才却不见得有治世之才啊!后来被“赐金放还”也正说明了,李白的个性无法在官场游刃有余。

儒家、道家思想的交织

人的性格总是多面又复杂。李白渴望在官场有所作为代表了他性格里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与此同时也多次寻仙问道。有一次,知名粉丝杜甫来拜访李白,李白就带着杜甫去寻仙人、找仙人、炼仙丹,中途还遇到了高适。三人结伴寻仙问道,耗费了大半年,结果肯定是啥也没寻到。

以及每次不如意后所做诗句都表达了自己渴望“遗世而独立”的人生理想。比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都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

一方面渴望自己能治国安民,为国效力。

另一方面受到打击和挫折后又心生退意,没能越挫越勇。

加之本人才华横溢,总会有些恃才放旷,不易服人。直至生命的终点,终究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