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百科|细说紫砂器型之方器

方器与圆器,是紫砂光器中较常见的两大类,细分下来,其中又有成千上百种壶型。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紫砂方器。方器,在紫砂界,素有“一方抵十圆”的说法。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方器与圆器的身筒制作手法不同。方器一般则是用刀具把泥条切成片后镶接成方型。紫砂方器的成型制作方法,大体分为两种。

方器与圆器,是紫砂光器中较常见的两大类,细分下来,其中又有成千上百种壶型。

袁小强《砂四方》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紫砂方器。

  “镶接”  

  方器的成型手法  

方器,在紫砂界,素有“一方抵十圆”的说法。

方器的制作看似简单,但难度却远大于圆器。我们常说,会做方器的陶手必定会做圆器,但会做圆器的陶手,却不一定会做方器。

华健《升方(寒越装饰)》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方器与圆器的身筒制作手法不同。

圆器是将泥条围成身筒后拍打成原型;

方器一般则是用刀具把泥条切成片后镶接成方型。

紫砂方器的成型制作方法,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手工镶接法,另一种是模具成型。

全手工镶接就是用泥片镶接,模具成型主要是壶身的档坯及附件的印制。

个人认为,一把好的方器,还是要采用传统的手工镶接法。因为手工镶接成的方壶,才能做到气度饱满、挺拔有力。

全手工做一把方器的几个常见步骤

  方器的成型要求  

方器有多个平面、棱、角,与圆器完全不同。

其成品要求也很高,一把合格的方器,需做到:

■线条挺括流畅

■立面平整匀称

■流、把比例协调

■整体端庄大方

■口盖周正吻合

■重心沉稳安详

吴云根《觚棱》

同时,制作方壶的泥料,收缩率以不超过15%为宜。用于镶接的泥片,干湿度的差异也不能太大。因为方器需在壶身镶接好并封口后才能拍身筒,若是干湿度过大,则很容易发生凹陷。

王石耕《八方提梁》

方器的嵌盖,是“开盖制作”,即用刀从壶体上裁下一块后加工,子口和盖面的干湿度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翘角”(盖中间凹陷)或“隆顶”(盖中间拱起)。

下刀正确,子口根部就会对壶盖形成拉力

  方器难在哪?  

纵观传世茗器和当代作品,我们会发现,方器的数量远远少于圆器。究其原因,在于方器的制作难度比圆器高出很多。

何道洪《金律》

在方器的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有这几个难点,而一把方器做的成不成功,也主要看这几点:

壹、角线处理

对角线不同的角度处理,会让壶显出不同的气质,这一点也是方壶难以把握的一点。

锐角一般显得娟秀、利落,钝角则醇厚稳健,圆角更有韵味。方壶中又分四角、八角,要求每一个面都非常平整,每一个对角线都要挺拔流畅。

角的几种分类

贰、口盖烧制

方器要求口盖平整,调转严密。其中,八方、四方壶盖比六方、长方壶盖难做,而压盖要比嵌盖难做。

与圆壶相比,方器的口盖在烧制时更容易变形。壶盖、盖片、虚片、子口互相之间的搭配必须要掌握好。而这个搭配原理,又没有明确的规范,全凭手感和经验来把握。

邵顺生《鸣远四方》

嵌盖与压盖因盖内构造差别,也必须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否则也很容易变形。烧制时如果因为口盖过紧,妨碍了口和盖的紧缩,也会变形。要想做好一把口盖严密又平整,且不加整修的壶,是非常有难度的。

华健《大彬六方》

叁、壶身拼接

方器泥条的拼接,锐角不容易看出接痕,而钝角、大圆角就很容易显露出来,这是因为泥片在拼接时的角度越大,越容易留下缝隙,而这个缝隙又只能用稀泥来填补。

因此在做方器时,要用力地拍、夹泥片,但泥片与稀泥的颗粒严密度有差异,烧制后总会留下一点陈迹。

吴云峰《四方玉璧》

肆、窑温控制

因方器特殊的成型手法,在烧制过程中,若窑温控制不当,其身筒、口盖等部位,很有可能会变形。故要成功烧制出一把方器,需要恰到好处的窑温控制,而窑温又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很考验制作者的经验。

吴界明《大彬六方》

伍、审美要求

方器要求有力、有度,又要有棱、有柔,具体来说,就是要线条有力、作品厚重,构思合理,比例恰当,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在此基础上,达到“方中寓圆”的标准。

陈盘根《传炉》

做一把方器很难,做好一把方器更难,这需要制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的经验,这也是方器虽经典,敢做的人却远远少于圆器的原因。

即便如此,在璀璨的宜兴紫砂史中,我们依旧能看到众多精美的紫砂方器,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你喜欢哪一把方器呢?在评论里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