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这些“双胞胎”紫砂壶?看看这些细节!

汉铎的壶身造型则取型于汉代的“铎”,壶身在其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会有明显的收缩变化,与井栏相比看起来更加刚毅些。汉铎壶壶颈过渡处棱角细整,直流嘴,耳式端,壶钮处有一明显圆环,着力凸显金玉刚强之感。“扁腹”壶都是一捺底,身筒下部收得较紧。思亭的盖子略微高起,显高,梨形则是略微隆起。因此,判断两款壶主要的标准就是壶的高度。

 一、井栏和汉铎 

井栏壶壶身造型来源于打水井,从上到下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没有很大的变化,看起来比较柔朴

▲束凤英作品《井栏(毛国强书铭)》

汉铎的壶身造型则取型于汉代的“铎”(一种大铃),壶身在其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会有明显的收缩变化,与井栏相比看起来更加刚毅些。

▲汤小娟作品《汉铎(吴永明铭)》

为了达到整体造型的协调统一感,井栏壶的壶颈过渡处圆润顺滑,弯流嘴,飞把造型以突出柔和之美;

汉铎壶壶颈过渡处棱角细整,直流嘴,耳式端,壶钮处有一明显圆环,着力凸显金玉刚强之感。

 二、仿古和扁腹 

▲袁小强作品《仿古》

仿古壶是仿造鼓的造型设计,壶身鼓而有力,饱满突出;扁腹壶,是仿古壶的一种变形,但比仿古壶更扁一些,虽扁而不塌。

壶肩高耸挺拔,必有短颈,壶的钮和盖间略有颈隙,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壶口与扁腹相比小一点,壶底多为平底,身筒下部收得较松。

▲吴勇作品《扁腹》

“扁腹”壶肩平而不塌;基本上无颈,有颈但是极短;壶的钮和盖间无明显间隙,钮为身筒缩小型之倒置;壶身筒矮一点,壶口要大一点;

“扁腹”壶都是一捺底,身筒下部收得较紧。

 三、掇球与掇只 

▲王石耕作品《掇只》

“掇只”壶与“掇球”壶的基本区别是:前者强调“只”,故有足,圆盖宽扁;后者强调“球”,故无足,圆盖鼓凸。

这两款壶型非常的相像,掇只,壶型中规中矩,底部有圈脚,盖子有骨力,微微隆起

▲袁国强作品《掇球》

掇球,壶型比较挺拔,底部没有线脚。掇球,是指三球堆垒起来的,壶钮壶盖壶身,都是球体,对两者简便区分,就是多看它们的壶底,可进行分辨。

 四、思亭与梨形 

▲吴永明作品《思亭》

思亭的创作是建立在梨形壶的基础之上,制作时将身筒拍打得更为高俊挺,好似梨形的身材被拉伸了一般。

这两款紫砂壶是冲泡工夫茶的器具,壶型优雅别致,选用朱泥制作,可以称为美人壶了。思亭高挑,梨形偏矮,似梨。

▲吴永明作品《梨形》

思亭的盖子略微高起,显高,梨形则是略微隆起。因此,判断两款壶主要的标准就是壶的高度。


来源:百家号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