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山水画的四大名家

元朝在山水画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风尚骤转的时期。由于宫廷画院的解体及汉族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使兴起于北宋的“文人画”思想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势不可挡的浪潮。文人画取代了院体画的地位而居于画坛主流。在他的影响之下,元代的水墨山水画改变南宋“边角结景,水晕墨漳”的院体画风,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目。
元朝在山水画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风尚骤转的时期。由于宫廷画院的解体及汉族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使兴起于北宋的“文人画”思想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势不可挡的浪潮。文人画取代了院体画的地位而居于画坛主流。在元代首创新画风,并积极倡导者当首推赵孟颓。他作画强调“古意”、“简率”和笔墨的书法趣味,求得“与近世画手笔意辽绝”的风貌。其师承渊源:一是五代的董源、巨然,一是北宋的李成、郭熙。但他在构图和笔墨上化繁为简,“一变工整刻画之体”。在他的影响之下,元代的水墨山水画改变南宋“边角结景,水晕墨漳”的院体画风,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目。
足以代表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在技法上以董、巨起家并有所创造的黄(公望)、王(蒙)、倪(磁)、吴(镇)四家,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不仅代表着当时画风的深刻变化,而且对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自愿放弃脐身宦海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仕途或托迹道上,或以“山椎”自居,或以“处士”终生,或隐迹乡里不求闻达。他们放怀于自然之间,在名山胜景中结庐而居,过着孤介寡楷的生活,滋长了超脱世网、屏绝尘累的思想。在艺术创作中,他们共同追求着适合他们心境感情的形式。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水画,多描写闲适、宁静的意趣,空出笔情墨韵借以抒发画家的主观心绪。他们虽然重视以一定的现实景物为创作素材,表现自己对自然现象的切身感受,如黄公望描写虞山和富春山,倪瑶在太湖一带体味“荒江之野、寂寞之滨”的景趣,王蒙“卧白云而看青山”,都对真山真水进行了深刻的体察,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对客观物象的忠实再现,而是通过或借助于某些自然景物,来寄托“志节”、“高趣”,以清淡疏松的笔墨,来作为胸襟高雅的象征。因而画面景物大都平凡简单,但意兴趣味都很深厚。为了突出形式美感和笔墨的效果,他们在工具材料的选用上都有所变化。元以前大多用绢素或矾纸,从元四家起,多半用生纸。纸性的不同对技法的改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即湿笔受到了限制,干笔破擦、淡墨渲染法得到了发展。有时仅用“浅终”着色,“简淡高逸,苍茫深秀,骨肉匀停,笔墨浑融”便成为元人画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显突破了传统形似格法和真山实景的限制,虽群山绵延起伏、江流曲折横贯,林木苍苍,变化无穷,但笔墨疏略简约。意境空灵淡官,创造了——种雅洁淡逸的风范。倪蹬多以多平远浅山,近景汀寥落,空亭翼然为表现对象;中景一片空白,索漠萧条;远景平坡一抹,天真幽淡。透过“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笔墨和“空山无人”、“地老天荒”式的景观,使作者内心的愁闷无奈和孤傲寂寞得以宣泄。
元代绘画以元四家的山水画为主流。他们饱有学养,承赵孟倾的思想体系,将诗、书、顾融为一体,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文人圆进一步振兴,历史地位更加巩固。显然他们在发展传统技法介面有不小的贡献。曾被明清之际的复古派推崇备至,叹为观止。但由于过多强调南我表现和孤立地讲究笔墨情趣。们后人对他们的笔墨技法以规范化的程序视之,导致明清绘画在某些方面产生萎靡衰颓的消极因素。
上一篇:本山芝麻段一览
下一篇:紫砂泥料简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