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艺术

针对山水画的说法,《老子》在第八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即不是人为造作;另一种即是自然环境、山水花鸟。山水画所要观照的也就是这个摆脱了主客对立的自在物,自然而然的道。
针对山水画的说法,《老子》在第八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五十一章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即不是人为造作;另一种即是自然环境、山水花鸟。山水画所要观照的也就是这个摆脱了主客对立的自在物,自然而然的道。
公元九世纪的中叶,张彦远在他的巨著《历代名画记》中反映了那个时代道家思想对山水画绘画境界的影响到了何种程度: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张彦远将“自然”作为中国绘画境界的最高层次,而根据庄子的理论,如果绘画推崇自然的话,那么一定是作者任情恣性才能达到。庄子说:“吾所谓臧(善)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所谓“自得其得”、“自适其适”,就是“任其性命之情”,这一理论应用到绘画艺术中,必然会将原始的真实描绘自然转化成不求形似的写意山水画作风。“写意”不是对客观对象的临摹,而是“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且“不求形似”、“水墨渲淡”,即在描绘的物象中寄托个人的情怀意绪,借对客观对象的描绘“写出”画家主观情感与思绪。
中国艺术家素以“夫神思方运,石深竞满,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来对待所要表现的事物,所以“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唐王维《山水诀》),在自然事物中充溢对人的思想情感。因此,画中自然之物的思想感情风格便是由作者的思想感情程度来左右的。这个自然绝非是自然科学上限于经验界的宇宙自然,而是万物自得自然,已摆脱了主客对立的自在物,自然而然的道。
下一篇:紫砂泥料解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