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的主流趋势

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包括部分着色画和水墨画,水墨画包括部分写意画,它们互有包容。写意画是“写出意象”,注重物象的精神,水墨画则是纯以墨为色彩,以轻重缓急、灵活多变的笔法,干湿、深浅、浓淡的墨色变化来抒写物象。水墨画起源于南北朝,而它的鼻祖,则推王维。山水画的主流于是趋向于恬淡的水墨山水,而青绿山水日益衰落。

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包括部分着色画和水墨画,水墨画包括部分写意画,它们互有包容。写意画是“写出意象”,注重物象的精神,水墨画则是纯以墨为色彩,以轻重缓急、灵活多变的笔法,干湿、深浅、浓淡的墨色变化来抒写物象。充分利用笔墨情趣,更好的表现画家的主观意绪,则是共同的特点。水墨画起源于南北朝,而它的鼻祖,则推王维。他在《山水决》中首先提出“画道之中,以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认为水墨精妙能够入道,如他的《雪溪图》、《袁安卧雪图》,用水墨渲染,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不求形似。张彦远曾看到王维的破墨山水画,认为笔迹劲爽。

朱景玄评论王维画的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吴生即吴道子,据说天宝年间,唐玄宗特遣吴道子前往四川嘉陵江写生。吴道子故地重游,饱览嘉陵江雄壮美丽、变换多姿的山川,返京后,玄宗命他将这蜀中山川作画与大同殿壁上,吴道子举笔挥毫,一日之内就画出了三百余里嘉陵江风光;而相传这之前金碧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画过嘉陵江山水。一天完成大幅壁画,恐怕只能写出“意向”了。吴道子山水画注重线的写法,崇尚笔意,在画法上简略疏空,下笔快捷。这种表现形式到了王维、张璪那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线从“写”发展到“皴”,并以单纯的水墨代替了色彩。物质材料的减少,实际上导致了“形”的简化。而形的简化是为了消除物质材料对主体的缠绕,从而更好的表现画家的意趣。

山水画的主流于是趋向于恬淡的水墨山水,而青绿山水日益衰落。《宣和画谱》中记载北宋文臣燕肃只画水墨山水,“其胸次潇洒,每寄心于绘事,尤喜画山水寒林,与王维相上下,独不为设色”,即使着色,文人画家也少画大青绿,多画浅色山水,如黄公望首创的浅降山水。它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