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国画学习的各个阶段

学习中国画,特别是进入创作阶段,必须弄清形与神的相互关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较高水平。“形”是指被描绘形象的外貌。也没有无形的神。神是依附子形的,是通过形来展现和表达的。只有形似才能神似,做不到形似就达不到神似。写形是传神的手段。传神是写形的目的。

学习中国画,特别是进入创作阶段,必须弄清形与神的相互关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较高水平。“形”是指被描绘形象的外貌。“神”是指被描绘物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神态,以及作者创作艺术形象所注入的主观思想感情。古人讲“万物有灵”,也就是说世上有生命的东西,包括自然界的一山——水、——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对于中国画来说,没有无神的形。也没有无形的神。神是依附子形的,是通过形来展现和表达的。形和神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形似才能神似,做不到形似就达不到神似。写形是传神的手段。传神是写形的目的。古人讲“以形写神”。“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都强调了形神的统一。
因此.中国画把“形神兼备”的原则作为创作的最砌昨则。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呢?从学习中国顾的过程来看,都要好过”;似——似——不似”这::二个阶段。初学者由于观察力不强。表现手泌欠缺。描绘的物象必然“不似”。以后随着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逐渐达到“似”。但这个“似”,—‘般地说还是物象的外貌,未能表现其神态。以后,通过对物象的束视,力:融进了交观感情。掌据和采取丁商度概括、大胆取舍、夸张变形等手法,逐斯地使作品在质的方面发少“飞跃”,达到高一级的“不似”。这个“不似”就是“神似”,就是“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在艺术造型上:,齐内石大师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设”。怎样做到“似与不似之间”?他说:“善留意者专育其神,工:野牛者只重其形。要野生而复月意而后复男生,白能形神俱见。”齐白石这。一主张,是从他绘画实践经验中提出的。相“形神兼备”、“形神统一”的传统国画绘画理论是—脉相承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