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的重要准则

“夸张”是国画创作中突出描绘某些东西的手法。把原事物扩大或缩小都可以称为夸张。它是个过甚的词,在艺术上凡带有浪漫色彩的作品,元不是由夸张而来。夸张是由想象发展而来,两者关系密切。美好的东两都具有夸张的成分,不论有意或无意,它是客观的存在。夸张是作者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与认识。

“夸张”是国画创作中突出描绘某些东西的手法。把原事物扩大或缩小都可以称为夸张。它是个过甚的词,在艺术上凡带有浪漫色彩的作品,元不是由夸张而来。夸张是由想象发展而来,两者关系密切。如运用夸张得当。作品必然增加强烈的刺激感,更有力地感动观众;观众对这种强烈的刺激不但不反对,反而感激作者,为作品叫好,因为它代表了他们想看而又看不见的理想画幅和美丽的形象。中国山水画多借助于这种手法表现。没有夸张的艺术,作品最容易流人自然主义。平平淡淡。四平八稳的厕,既不能突出主题,也无鲜明的爱憎,很少有感人的地力。美好的东两都具有夸张的成分,不论有意或无意,它是客观的存在。夸张是作者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与认识。唐代诗人李白、末十电画家李公蹦都是善于运用夸张者。夸张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只要运用得巧妙,分寸掌握得好,它的说服力就强,感染力就大,所以说夸张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法宝,尤其是写意画。夸张是对象真实、鲜明、有力的表现,如“白发三干丈”、“愁肠万断”、“牙根咬碎、“怒发冲冠’,、“望穿秋水”。夸张使人满足。包含很大的真实性,是人的感情强烈的表现。夸张是憎爱的表现,夸张是艺术的根,夸张是深刻认识对象的结果。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讲含蓄又讲夸张。

精简是我国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刘朋云:“以少总多。’’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经》三百篇.茂陵霍去病墓石雕,传统戏曲的写意虚拟手法,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范例。中国画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要达到“不似之似”的要求,也必须采取舍繁求简的手法,所以提出“借墨如金”、“笔愈少而情愈真”、“形迹愈简而意蕴愈深”等论点。夸张也是我国传统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准则。刘掘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意思是关系到声音形貌的文艺,从来就是采用夸张手法的。如唐诗“白发二干丈”、“燕山雪花大如席”,如京剧的脸谱服饰。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都是运用夸张手法的最好例子。夸张是对自然物象的强化和延伸,使艺术形象达到比自然原型更为突出,更有神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夸张必须“夸而有节,饰而不远”。也就是说夸张必须抓住要点,不能过分超越情理,做到有所节制,才能成为好作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