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很显然,这段论述主要是针对行、草书的,更为重要的是,陶宗仪明确阐述了“字无常形”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阐述了书法作品“纵横皆成意象”的和谐与统一,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书法家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书法作品的欣赏,明代陶宗仪在《书历会要》中这样写到:“兵无常势, 字无常形, 若坐若行, 若飞若动, 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 若水火成形, 倘悟其机, 在纵横皆成意象。”很显然, 这段论述主要是针对行、草书的, 更为重要的是, 陶宗仪明确阐述了“字无常形”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阐述了书法作品“纵横皆成意象”的和谐与统一, 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也是书法家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多样统一与平衡对称, 既是矛盾的, 又是统一的。唐代孙过庭在其《书谱序》中这样写到:“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 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这就是说, 人们在练习书法时, 一定要先掌握字形, 即先掌握字的结构, 先求字的工整, 既先掌握字的平衡与对称。然而, 作为书法家, 只求字的工整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工整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即打破框框, 打破平衡, 使书法作品具有多样而新颖的变化, 从而使作品具有生命力。不过, 在达到“险绝”之后, 还要复归“平正”, 即还要在多变中求得统一。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险绝”, 而忽视了多样化的统一与和谐, 最终只能成为不能为人民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怪书、怪体。

所谓对比照应, 是指客观事物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表现。和其他事物一样, 书法作品的结构美也是由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所构成。如笔画的长与短, 字体的大与小, 字间的疏与密, 行间的宽与窄, 用墨的虚与实, 整幅作品的黑与白等, 这些都构成了对比。没有了对比, 就没有艺术。比如一张照片, 如果没有了虚实, 没有了黑白明暗之分, 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一个好的摄影家, 在拍摄时, 总是反复地调整角度或距离, 其目的是将所拍摄的照片达到最佳效果。为达这一目的, 他要充分考虑远景和近景的对比, 主体和非主体的对比, 虚与实的对比,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字的结体美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对比表现出来的。不过, 在追求长与短、大与小、疏与密、宽与窄、险与夷、正与侧、向与背、生与让、虚与实、黑与白等的对比时, 千万不能忽略了平衡与对称, 因为平衡对称是美学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说, 书法作品是一门艺术, 无论是平衡对称, 还是多样统一或对比照应,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美学法则。在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人们之所以尽可能地运用这些美学法则, 其根本目的是追求作品的美感, 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原文出自:浅谈书法作品欣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