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东坡肉的故事

苏轼与东坡肉的故事,如果说风雨是坎坷人生的象征,晴朗是通达人生的象征,那么“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意味着平平淡淡的人生,也意味着平和、淡泊、安详、从容的君子人格。他能“扣牛角”而歌,苏轼与东坡肉的故事,并且创造了至今驰名的名菜“东坡肉”,甚至用白菜萝卜也能做出精致的“东坡汤”来。

苏轼与东坡肉的故事,如果说风雨是坎坷人生的象征,晴朗是通达人生的象征,那么“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意味着平平淡淡的人生,也意味着平和、淡泊、安详、从容的君子人格。经历过玉堂金马的荣耀和九死一生的囹圄生涯,又在黄州的躬耕生涯中备尝生活艰辛的东坡居士已经炼就一副宠辱不惊、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不期而至的雨丝风片又能奈他何? 苏轼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他能“扣牛角”而歌,苏轼与东坡肉的故事,并且创造了至今驰名的名菜“东坡肉”,甚至用白菜萝卜也能做出精致的“东坡汤”来。“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每逢节日,黄州山里的那些山农朋友就杀了鸡,宰了猪,备了酒,热情地请我去和他们一起过节。美丽的山川和淳朴的民风让苏轼把刚来时候的悲哀完全排遣掉了,他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

上片中作者的感情和字画经历了由无家可归、人生过半的深沉悲哀到看到子孙的欣喜、希望,直至与山邻老农结为挚友而完全超脱的过程,词也显得波折起伏、抑扬有致。苏轼善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情感的起伏。下片过拍又由扬转抑:但是皇帝的命令又来了,要把我调到汝州“,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我离开故乡来到黄州,现在已经爱上这里了,可是为什么连这个地方我也得离开呢? 人生为什么要象织布机上的梭子那样来往奔波呢? 但是这次苏轼更快就把悲哀解脱了:离开黄州固然悲哀,但汝州那地方想必也不错“,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汝州在中原地带,洛水从那里流过。当秋风吹过洛水时候,一定也很美吧。感情基调转趋明快。苏轼是多情的,即使洛水很美丽,自己在黄州的老朋友还是不会忘记的。于是,他对黄州的父老说:“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黄州父老要是想念我,就不要砍掉这颗树上柔嫩的枝条。保存这颗树就是怀念我这个人,并希望李仲览传话江南的老朋友,今后时常把我穿过的蓑衣晒一晒。看到蓑衣,也是见到我了。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有常人的悲哀,也有他的执着和多情,更有他的解脱,他的排遣。他把儒释道三教精神和字画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他随缘自适、无施不可的人生态度。这一时期的苏轼才真正成熟起来。(原文来自:淡泊从容之美———苏轼《满庭芳》词赏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