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庄子及庄子学派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善恶标准的超越和人生意境的把握方面,有着深刻的智慧。庄子及其学派揭示了世俗伦理、善恶价值的相对性与有限性。庄子具体描述了修道者“体道”以后的心身状态,那是人类在万劫不复的追求中所能沁至的最高境界。

庄子及庄子学派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善恶标准的超越和人生意境的把握方面,有着深刻的智慧。庄子及其学派揭示了世俗伦理、善恶价值的相对性与有限性。他们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创生万物并运作万物,既是宇宙终极的实在,又是万物运动的自然规律。老子的“道”重在揭示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庄子的“道”却从人类思维境界升华上去,成为一种宇宙精神。庄子具体描述了修道者“体道”以后的心身状态,那是人类在万劫不复的追求中所能沁至的最高境界。
只有“道”才是整全的、永恒的、完满的、绝对的、终极的,除此以外,人们执着信守的目的,自足自满的成就,善恶是非的区别,君臣、父子的大义,夫妇、兄弟的伦理,尊卑贵贱的秩序,儒墨两家的争辩,如此等等,都是各执一端,割裂大道,自作多情,自以为是。在庄子学派看来,其实这都是“道”的亏损。
人们观察问题有不同的视域或参照系,站在“物”的角度去看, 一个小小的山包与湖泊, 更不用说喜马拉雅山与青海湖,差别是多么大。人世间的是非、矛盾也是如此。可是如果站在“道”的视域去看,犹如人们坐上飞机或太空飞船,俯视地球、地面,星际大小、山川高下的差异,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人们在此时此地斤斤计较,彼此争胜所谓的大小、精粗、终始、盈虚、生死、苦乐、善恶、美丑、是非、长短、荣辱、得失、利害、贵贱、输赢等,换一角度,或到彼时彼地去看,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别。《庄子•秋水》借助河神与海神的对话,以海神之口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下还有“以功观之”、“以趣观之”等观照方式,意思是说,从大道的视域出发,万物都分不出贵贱、大小等差别;由个别事物本身的立场出发, 万物都以自己为贵, 以别物为贱;从世俗的观点看问题,贵贱大小都听凭外在的安排,不由自己作主。从数量的差别去看,从它大的方面而大它,则万物没有不大的;从它小的方面而小它,则万物没有不小的。从人的价值取向、节操品行方面去评价,依据它正确的方面而加以肯定,则万物没有不正确、不伟大的;依据它错误的方面而加以否定,则万物没有不错误、不渺小的。这里并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理,只要看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而定。(原文来自:超越善恶———浅谈庄子的道德观念)


精彩山水画作品推荐:六尺山水作品

上一篇:紫砂陶刻艺术
下一篇:庄子思想的意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