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思想

庄子不仅崇尚与追求天地万物所具有的“自然美”,而且弘扬与追求人类纯真素朴的人格“精神美”即具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庄子的道德,是人之为人的生存道德,而不是人为地所制定的具体规范或行为准则。因此,庄子的道德观是审美化的道德观,是对儒家道德观的反动,是与孔子社会伦理道德观相对的一种个体生存的道德观。

庄子不仅崇尚与追求天地万物所具有的“自然美”,而且弘扬与追求人类纯真素朴的人格“精神美”即具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这就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均有自己的道德观,力图重建人文道德世界。道家的道德观既有异于儒家,又不同于墨家。庄子的道德,是人之为人的生存道德,而不是人为地所制定的具体规范或行为准则。认为道德应遵循与体现人的自然本性,因它不是外在于人,而是人内在的纯真性情。所以,反对对人性的拘束、扭曲与伤害;反对对天地自然之美的割裂,对万物存在常理的离析,对古人完美道德的破坏。如果能以自然无为作为人的道德的准绳,那么纯真自然之美便成为人格精神美。因此,庄子的道德观是审美化的道德观,是对儒家道德观的反动,是与孔子社会伦理道德观相对的一种个体生存的道德观。

庄子既十分准确地界定了“道”与“德”的丰富内涵,又非常恰当地阐明了二者的依存关系。如《天地》篇中所述:“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能与天地相贯通的,它所凭借的是天德;能通行于万物的,它所依赖的是天道。

“德”被“道”所统属,而“道”被“天”所统属。无所作为,就叫顺应大道;无所教化,就叫顺应天性。这是因为“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如果能执持这种“天德”,就叫作纲纪;如果“天德”有成,就称为有所树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荡荡乎! 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 此谓王德之人。”意为:形体没有天道就不会产生生命;生命没有德性就不能彰明。保持形体而穷尽天年,树立大德而彰明道义,这难道不是有大德人的行为吗? 具有天德则无心显露,无心行动,而万物却都会跟随着他。这就是天德旺盛的人。“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即领悟大道的人天德是完全的,天德完全的人形体是不会亏损的,形体不亏损的人精神也是完全的。举世的毁谤与称誉对他都无所增益和损害,这就叫天德完全的人。又如《在宥》篇中所指出:处世中和而志行高洁的,可称为“有德”;大道与自然浑然一体而又能随自然规律而迁移变化的,可称为“合道”。所以,“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即不明于自然则有为,一有为,德就不纯粹; 不深谙大道,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原文来自:略论庄子的审美意识)




精彩书画作品推荐:彩鲤荷花图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