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审美的性情

初唐审美追求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书家艺术创作“性情”说的继承与发展。书家艺术创作“性情”说始于东汉蔡邕《笔论》中的“书者,散也”的美学命题。性情说至书论方盛的初唐成为重要的美学观点,并得到发展。一件作品是性情的调和,亦是性情的归宿所在。孙过庭强调了主观性情在创作中居主要地位。强调性情比环境条件更重要。

初唐审美追求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书家艺术创作“性情”说的继承与发展。

书家艺术创作“性情”说始于东汉蔡邕《笔论》中的“书者,散也”的美学命题。此命题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书法国画美的表情质,强调了“性”、“情”、“怀抱”在书法创作中的艺术本质美,这一美学命题在书法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四尺陋室铭书法作品

性情说至书论方盛的初唐成为重要的美学观点,并得到发展。孙过庭认为书法”妙”在“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甚至能“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并具体地列举了: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写《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 《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论证了书法是抒情的艺术。一件作品是性情的调和,亦是性情的归宿所在。

四尺隶书作品劝学篇

艺术活动的过程是艺术表现的过程,书法创作必须本乎自然才能写好。对于创作与书家情感、环境条件的关系,孙过庭提出了“五合五乖”: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书法创作应是心情轻松的,主动的,灵感来了书作就很美。所谓“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孙过庭强调了主观性情在创作中居主要地位。强调性情比环境条件更重要。

(本文由老资料网首发:http://www.laoziliao.net/,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一篇:和合二仙图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