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画欣赏

中国古代诸多画家都乐于品竹、画竹,把他们的情怀抱负寄托在画中,但是墨竹却难以掌握。首先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因为墨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已是被高度人文化的艺术品类,其中寄托着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因素和传统的哲学思想,品竹其实在于品人。

中国古代诸多画家都乐于品竹、画竹,把他们的情怀抱负寄托在画中,但是墨竹却难以掌握。

“竹劲由来缺样同,画家虽巧也难工”。明代徐文长虽为墨竹高人,但依然感慨叹息,画家即使很聪明也不容易画好竹子。再者如清代画家郑板桥,可谓是画竹的能手,他画的竹、兰、石,在绘画上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他的“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一句,在道尽人世沧桑的同时,也流露出画笔无情,竹柏难画的无奈。

六尺国画竹子

对墨竹的研究品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因为墨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已是被高度人文化的艺术品类,其中寄托着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因素和传统的哲学思想,品竹其实在于品人。其次要求有较高的书画功力。

六尺写意竹子作品

墨竹以书为根,以画为干,以文为骨,没有对书画演变历史的知识和从事书画的修为,很难窥视其内涵和精神。

(本文由老资料网首发:http://www.laoziliao.net/,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