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字书法的历史演变

寿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和使用比较多的汉字,我们的生日、年龄都和寿相关,给老人和长辈过生日,送上一个寿字的书法是一件非常好的礼物。寿字虽然不是汉字中最早出现的文字,但由于运用广泛,在它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多变的字体,可以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汉字,更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寿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和使用比较多的汉字,我们的生日、年龄都和寿相关,给老人和长辈过生日,送上一个寿字的书法是一件非常好的礼物。那么这个寿字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中国汉字的发展道路是由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造字规范创用的,寿字同样也是这样的,最开始的寿字也是以象形的字态出现,象形字源自于对实物的写意,但寿字没有具体形态,所以很难造出象形字来,寿字的象形是从远古的传说中演变而来的。

名家书法百寿图


据考证,寿字的运用,是从商代开始的,但那时还没有合乎规范的象形字出现,所以,人们便从甲骨文中借来一个"畴"字作为寿字,因为"畴"就是田垄的意思,当时种庄稼都是随形就势,田垄是弯弯曲曲的很长,它又有长久长生的意思,于是大家便约定俗成,把"畴"作为寿字的标记,寿字就统一起来了。后来 人们认为垄是在地里边,人们就给它加了一个田字旁,一边取意,一边取声,所以又带有形声字的意思。因此甲骨文中的寿字,便以"畴"字假借,在此基础上变化出现了千变万化的体态。

福禄寿 贺寿 百寿图


借用"畴"字毕竟是一字两意,用起来不便区别,于是又借来一个"老"字会意,古写的"老"字,从形体上看像一个手扶拐杖的老人,从字意上说老人意味着长寿,于是便取老字头,再覆盖在寿字之上,把它俩结合到一起,上边形意"老",下边形声"畴",组成了一个形声字。
到了周代,形声字的"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春秋战国,诸侯各自为政,出现了"百里不同风"的文字混杂局面,但寿字的写法依然大同小异,直到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改大篆为小篆,才统一了寿字的写法,但这时还没有寿字的读音,到了两汉,文字发生了变革,由用笔圆转为方折,字形也由长变方,逐渐出现了隶书、楷书等字体。
寿字虽然不是汉字中最早出现的文字,但由于运用广泛,在它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多变的字体,可以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汉字,更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本文由老资料网首发:http://www.laoziliao.net/,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一篇:桃花位的挂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