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铢钱版别及知识介绍

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史记·平准书》:“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汉书·食货志下》:“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汉武帝时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

【三铢钱】


一、基本信息


三铢钱,汉代铜币名。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史记·平准书》:“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汉书·食货志下》:“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


二、钱币简介


三铢钱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


汉武帝时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因郡国共铢株,又称郡国钱。又过三年,制赤仄钱(仄指边缘),轮廓上带赤色,以一当五,但币值不足。钱币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所用材料为铜。在下面铸出“三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三铢”实际上非常轻。秦和西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的16.14克。[1]


三、历史背景


汉武帝刘彻于元狩四年冬(公元前119年)下令废止了四铢半刃钱,更铸“三铢钱”,由于多年来频繁地发动战争,穷兵黩武,国库空虚,想通过更换货币的办法来缓解当时出现的财政危机,但因地方私铸泛滥,劣币大量充斥市场,造成货币混乱的局面,并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汉武帝果断决策,废行三铢钱,把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铸五铢钱,史称“元狩五铢”,它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直被沿用了七百多年,成为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而三铢钱仅仅铸行了几个月,成为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


三铢钱在从半两钱制向五铢钱制演变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收藏价值


由于三铢钱铸行的时间短促,传世下来的实物十分稀少,物以稀为贵,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钱币收藏者争相猎取的目标,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为什么“三铢钱”会出现这种怪异的钱文形体?迄今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它究竟在西汉时期铸行过几次?又无史料的确切记载,这些都无形中给三铢钱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五、出土情况


1973年山东莱芜市苗山办事处铜山村西汉冶铜遗址中,出土“三铢”钱石范,范上刻有16枚钱模,“三”字三横等长,“铢”字金旁以两横画代四点,朱旁头方折,有外郭。(27)这就是《史记·平准书》中所述的“自孝文更造四铢钱......四十年“后”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造三铢钱“,也就是《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所列的“建元五年(前136)行三分钱”的实物见证。钱范印证了《平准书》所载“更铸三铢钱”是准确的,而《年表》所列“行三分钱”的“分”字,就以钱币实物为准,予以更正。山西绛县、湖南衡阳公行山、河南镇平贾宋镇出土的“三铢”钱,枚重均在2g上下,印证了《平准书》所述“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其用语有别于叙述“识曰半两,重如其文”的秦半两,一个“文如其重”,一个“重如其文”,前者是以钱为主体的价值货币,后者是以青铜为称量的当值货币,两者有质的区别,可见司马迁用语之严谨。


六、钱币样式


钱径为23毫米,穿径为8毫米,厚1.5毫米,重2.5克,三铢钱“铢”字的“金”旁,上呈三角形,下是王字直笔到底为一横,与五铢钱的铢字笔画形体截然不同,背平无轮廓,成为三铢钱独有的一大特征。


七、版别介绍


三铢


尺寸:24.0mm*1.1mm重量:2.1g

温馨提示:搜索关注爱藏收藏资讯(ID:airmb1)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得银元版别知识、银元鉴定真假及买卖行情价格等最新消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