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感通宝版别及知识

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994年1月,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设官置署。

【应感通宝】


1、基本信息


应感通宝,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顺所铸。小平、光背、隶书旋读,铜、铁二种,隶书,旋读,径2.3厘米。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2、简介


历史年代: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


钱面文字:


面文“应感通宝”旋读,作八分书,书体遒劲古朴。


面值:


小平。


铸造背景:


北宋淳化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为首在青城起义,得成都,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公元994年)铸于成都,铸量极少。


收藏价值:


存量极少,珍稀,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3、铸造历史


北宋建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国防开支大增,统治者在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与压榨,使人民群众饱受苦难。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春,终于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其中以四川青城的王小波、李顺为首的起义队伍最为强大,提出了“均贫富”、“反豪强”的政治口号,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因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人数达数十万之众,形成与官府斗争的主力。


公元994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李顺率兵攻克成都称蜀王,建号“应运”,创建了政权,随之设置施政官衙,任命官吏,并果断推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法规和制度,得到广大贫苦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了促使农民政权管辖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便于民间物资交换流通,便设炉鼓铸了自己铜钱。


4、规格


工作人员讲,这枚铜钱是北宋起义军铜质小平钱“应感通宝”,是李顺于994年攻克成都后铸造的钱币,存世极罕,古币持有者马喜凤讲,这枚铜币是他1992年在永吉县乌拉街镇下乡工作时,在一位农民家收购的。


5、铸造人


李顺(?--995),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茶农出身。993年2月,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逼得农民失业,以王小波为首的百余农民在青城起义。王小波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附近农民闻风而动,群起响应,义军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占青城县,又转战邛、蜀各州县,攻克眉山县,活捉县令齐振元,义军声威大振。12月,义军攻江原县,王小波阵亡,众推举其妻弟李顺为领袖。


李顺号召乡里富户大姓,征调粮食赈济贫乏,故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许多州县被义军攻占。994年1月,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设官置署。宋王廷震恐,派大军前往镇压,义军奋战不敌,殉难者3万余人。5月,成都破,李顺阵亡,义军余部又在张余领导下继续战斗,直到995年才最后失败。


6、历史意义


对巩固当时农民革命政权和活跃经济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两种钱存世量极少,故为泉家收藏者所追崇。


7、版别介绍


应感通宝

温馨提示:搜索关注爱藏收藏资讯(ID:airmb1)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得银元版别知识、银元鉴定真假及买卖行情价格等最新消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