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什么意思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介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是最常用筛查内源凝血功能的试验之一。标本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介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是最常用筛查内源凝血功能的试验之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

一般为26-36s(仪器法),32-43s(手工法),与对照血浆比较大于10s以上有意义,使用不同APTT试剂的参考区间可有显著差异。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过程

此试验是通过体外标准时间内以接触因子激活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如白陶土、鞣酸等),以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替代PF2.加入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APTT是最常用的内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标本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原因

1、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4、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的原因

1、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检查时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