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有意义吗?

宫颈癌的筛查早就被证明能提高生存率。这也是筛查意义所在。HPV感染以致细胞学改变是宫颈癌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两者的检查,堪称宫颈癌筛查的“黄金搭档”,能师查出98%的宫颈高度病变及癌变者,且操作并不难,都是用毛刷刮取宫颈即可。不过,现在已证明,适当降低宫颈癌筛查频率并不影响预防效果。

宫颈癌的筛查早就被证明能提高生存率。

宫颈癌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宫颈在持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下,细胞出现缓慢改变:开始是宫颈上皮内不足1/3的细胞变坏,样子看起来与癌细胞差不多,学术上叫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简称CIN 1)。如果不作任何处理,60%左右的患者,细胞会自己变好,但有40%左右的患者,剩下的细胞会继续变坏。

当1/3以上、2/3以下的细胞变坏的时侯,医学上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简称CIN) ;如果此时仍然不处理,变坏的细胞就会越来越多,及至整个宫颈上皮细胞的样子都“变得怪怪”"的,这时候医学上叫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简称CIN )。这个CINⅢ与官颈的原位癌在形态上已经难以区别,所以大家习惯将二者合称为CINⅢ/原位癌。如果还不作处理,细胞瞎续变坏,就会抵达癌症的深渊。

由于宫颈发生病变的过程比较长,达八九年之久,因此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发现。这也是筛查意义所在。

不少女性虽然重视宫颈健康问题,却以为只要能定期体检就行。然而,普通的妇科检查并不能排查宫颈病变,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检查。

HPV感染以致细胞学改变是宫颈癌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两者的检查,堪称宫颈癌筛查的“黄金搭档”,能师查出98%的宫颈高度病变及癌变者,且操作并不难,都是用毛刷刮取宫颈即可。

不过,年轻女性由于HPV感染率很高,一旦结果阳性,很容易增加心理负担。事实上,这些感染多教是一过性的。一般8~10个月即可能转阴(30 岁以下妇女转阴率更高)。所以,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并不需要进行HPV检查。“即使这时查出来是阳性,也不用太在意。”一些医疗机构是常常利用HPV的阳性结果,对本不需要治疗的官颈糜烂加以处理。

以往,科普宣传常让女性每年都要进行防癌筛查。不过,现在已证明,适当降低宫颈癌筛查频率并不影响预防效果。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 ) 2009年年底更改了筛查指南,认为21~30 岁人群每2年筛查一次;30岁及以上人群,若连续3次筛查结杲为阴性,则可每3年筛查一次;65~70岁人群,若连续3次筛查结果为阴性,且近10年未获异常结果,则可停止筛查。

TCT和高危型HPV检查,效果虽好,但两者费用在500元以上,这在不发达地区很难被接受。而相对廉价的巴氏涂片,对“读片”的技术人员要求又很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乔友林教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以及他的团队开发出一项新的HPV快速筛查技术,获得成功。据介绍,HPV快速筛查法在识别子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接近现在普遍使用的HPV检测方法,但费用只是它的1/10,而且操作简单,甚至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操作,且只雷2个小时就能出结果。目前这一项技术已在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度展中国家逐渐推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