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测中心律、心率、ST-T段的区别及如何理解?

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心率有所波动。每分钟高于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在发热、脱水、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情况下心率加快。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压低或T波的低平或倒置,这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所以,当检查心电图属正常情况时,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平均每分钟60~100次均属正常范围。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心率有所波动。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但老年人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病理性居多。每分钟高于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在发热、脱水、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情况下心率加快。

心律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正常人的心脏搏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地方进行指挥,因此正常人为窦性心律。各类心脏病可引发心律失常。

ST-T改变是指常见的T波和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sT段改变:sT段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sT 下移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心肌劳损。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 段压低或T波的低平或倒置,这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当心电图出现这一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已下降70%以上。所以,当检查心电图属正常情况时,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