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怎么看呢?上面都有什么内容呢?

很多人拿到血常规的单子都会习惯性的看一样,可是又看不懂,只能给医生看完,但是你想知道血常规单子上面有什么内容吗?一张血常规检查化验单上包括20多个检测项目,我们该怎样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如何?单核细胞增多,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很多人拿到血常规的单子都会习惯性的看一样,可是又看不懂,只能给医生看完,但是你想知道血常规单子上面有什么内容吗?了解一下吧!

怎样看血常规检查化验单

一张血常规检查化验单上包括20多个检测项目,我们该怎样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如何?现介绍如下:

1.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Hb)测定正常值:成人男性(120~155)g/L;成人女性(110~ 140)g/L低于正常值:主要提示贫血,再结合红细胞(RBC)的值判断贫血程度。具体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

轻度贫血:(90 ~ 110)g/L; .

中度贫血:(60 ~90)g/L;

重度贫血:(30 ~60)g/L;

极重度贫血:30g以下。

临床上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毒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贫血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对贫血的具体分类还要根据RBC减少与Hb下降的比例、并结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结合红细胞大小、形态等情况做进一步鉴别。这一复杂的分析过程,往往需要由专科医生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做出诊断。

2.白细胞(WBC)计数

成人一般为(4~10) x10*/L,新生儿(15.0~25.0) x10*/L,3天后恢复到10x10%/L左右。也有5%的正常人群WBC低于2.0x10*/L或高于15.0x10%/L者。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NEUT)、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SO)、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五类,它们增高或降低分别表示不同的临床意义: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百分比(正常成人为50% ~ 70%;

儿童为40% ~60% )增高,一般提示有细菌感染所致的各种炎症,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另外、在恶性肿瘤、急性出血以及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也会明显增高,因此,要结合临床情况,具体分析。中性粒细胞减低除了生理性降低外,可见于化疗、中毒、再障、某些血液病等情况。提示机体抵抗力差。

(2)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正常值为0.5% ~5%),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X线照射后、卵巢肿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减少多在疾病的严重阶段发生,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恢复,另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可出现减少。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正常值为0~ 1%),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术后,减少无意义。

(4)淋巴细胞增多(正常成人为20% ~40%;儿童为40% ~60%),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是较常见的现象,而绝对淋巴细胞增多较为少见,常提示病毒感染、传染病的恢复期、百日咳、结核等。如果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且伴有明显形态异常,则需进行跟踪检测,以警惕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初期,放射线损伤等。

(5)单核细胞增多(正常值为3% ~8%),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一般无意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