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企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析。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的表现。绝經后骨质疏松症(I型)的发病因素主要是雌激素缺乏,骨吸收破坏有所增加,主要受影响的是松质骨,因此以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为多见。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而只能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企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析。骨质疏松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3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經或者老龄引起的骨骼退行性变,分为|型和II型两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药物、营养和活动异常而造成的;特发性发生于既往身体健康、青春发育前的儿童,发病年龄2~16岁。绝經后骨质疏松症( I 型)的发病因素主要是雌激素缺乏,骨吸收破坏有所增加,主要受影响的是松质骨,因此以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为多见。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I型)的主要发病因素是随着年龄增加性激素减少外,还有肾功能生理性减退,皮质骨和松质骨两者都受影响,因此除了椎体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有股骨上端部位的骨折。

骨质疏松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由于骨质疏松殖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发现。当骨量丢突12%以上时才会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筋骨疼痛、长管骨隐痛、乏力畸形等症状。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日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会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骨质就开始丢失。所以,要想保持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刺得多。也就是说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而只能预防骨质疏松。一旦患有骨质疏松就不能光靠补钙,要想办法用专门的药物治疗。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