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的临床诊断意义

体型瘦长,或因肺气肿或胸腔疾病而致横膈下移者,或多次妊娠后,腹壁或肝悬韧带松弛,而使肝脏下垂,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变异,不能作为肝脏肿大。肝脏肿大只是一个体征,不是一个疾病的名字,它可以出现于许多疾病之中,在临床上应该鉴别。脾脏肿大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一)肝脏肿大正

常肝脏质软边薄,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下缘隐在肋缘之后。当深呼吸时,在肋下不易触及或刚触及0.5~1.5 cm,,如超出此限而肝上界不低,且有质地改变,则为肝脏肿大。婴儿肝脏常在肋下2~3 cm, 4岁后才缩人肋下。体型瘦长,或因肺气肿或胸腔疾病而致横膈下移者,或多次妊娠后,腹壁或肝悬韧带松弛,而使肝脏下垂,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变异,不能作为肝脏肿大。

肝脏肿大只是一个体征,不是一个疾病的名字,它可以出现于许多疾病之中,在临床上应该鉴别。现提供鉴别的参考。

(1) 肝脏肿大伴有发热:高热伴有肝脏肿大与压痛见于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急性血吸虫病、化脓性胆管炎等;短期发热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有或无黄疸,肝脏轻度肿大与压痛者,应考虑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伴有轻;度或中度肝肿大或肝脾肿大,可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2)肝脏肿大伴有食欲不振:肝脏肿大伴食欲不振,并有乏力、消瘦、皮肤黝黑等,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变,并可有蜘蛛痣与肝掌。

(3)肝脏肿大伴有黄疸:见于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阻塞等。肝外胆道阻塞因结石引起者,黄疽常为间歇性,如黄痘进行性加深,可能为癌肿所致。

(4)肝脏肿大伴有肝区疼痛与压痛:见于肝脓肿、原发性肝癌,阻性充血引起的肝脏肿大有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

(5) 肝脏肿大伴有腹水:见于肝硬化、肝癌、肝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等。

在临床常见疾病中,肝脏肿大有各自的特点:急性肝炎时,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较钝,质地尚软,轻度压痛。肝淤血时,肝脏明显肿大,且常以左叶为主,表面平滑,边缘圆钝,也有轻度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脂肪肝所致的肝肿大,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或中等,压痛.

常不明显。肝硬化早期肝常肿大,晚期则缩小,质较硬,边缘锐利,表面可触及结节,无压痛。肝癌时,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及巨块,边缘不整,压痛明显。肝脓肿或肝囊肿可有局部囊性肿块,肝脓肿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


(二)脾脏肿大

正常的脾脏在肋下不能触及。除个别脾脏移位或下垂外,凡是脾脏在肋缘^下触及者,均为脾脏肿大。脾脏肿大也是一个体征,可见于许多疾病。

(1) 肿大伴有发热:见于疟疾、布氏杆菌病、回归热、伤寒、副伤寒、急性血吸虫病、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瘤等。

(2)脾脏肿大伴有瘀点、瘀斑:见于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脾脏肿大伴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中度肿大见于感染性疾病和白血病,不对称的肿大应考虑淋巴肉瘤。淋巴结明显肿大见于淋巴肉瘤与慢性白血病,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脾脏肿大伴有黄疽:见于溶血性贫血,若无贫血,脾脏仅轻度肿大,则可能为病毒性肝炎。疟疾也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5)脾脏肿大的程度也是鉴别的要点:轻度肿大见于急性肝炎、伤寒、粟粒性肺结核、急性疟疾、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一般质地柔软;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疽、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质地一般坚硬;高度肿大,脾脏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等;表面不平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

脾脏表面有囊性感者见于脾囊肿。脾脏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死等。

临床常见的脾脏肿大的疾病,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肝静脉血栓形成等,引起的脾肿大,一般为轻度,质地较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肝硬化等,可引起脾脏中度肿大,质地一般较硬。脾脏高度肿大、表面光滑者,应考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疟疾、血吸虫病等。淋巴肉瘤的脾脏表面常有结节而不光滑。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由于脾包膜病变累及壁层腹膜,触诊脾脏时,可有摩擦感,也有明显压痛。脾脏肿大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