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j结果报告单怎么看?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正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项目的“阳性”结果是好的。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 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 4~10 )x10°/升。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以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