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的常规体检方法

在糖尿病诊断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两项指标,也是控制糖尿病的监控指标,空腹血糖的真正意义在于基础血糖。基础血糖主要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正常活动。摄取的食物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餐后血糖。这表明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的监测应该包括基础血糖。

在糖尿病诊断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两项指标,也是控制糖尿病的监控指标,空腹血糖的真正意义在于基础血糖。所以我们把正常人群的血糖分为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基础血糖主要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正常活动。基本血糖主要由肝脏来控制,如果血糖过低,肝脏会将储存的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保证血糖稳定。但是肝内储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人们还必须从饮食中摄取更多的糖原。摄取的食物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餐后血糖。这表明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的监测应该包括基础血糖。

皆为诊断糖尿病重要指标

人体生理调节对“空腹血糖”水平有影响。人通常在晚上19点左右吃饭,第二天7点才吃早饭,中间一般不吃东西。在这12小时内,人体将三餐所摄取的糖等基本消耗完毕,第二天早上7:00应该是血糖最低的时间,但是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会分泌出促进早餐后血糖升高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当血糖因荷尔蒙影响而达到正常水平时,同样受生理学因素影响,使血糖不再升高。由于这个机制,使“空腹血糖”在糖尿病诊断中,指标不敏感,但准确度较高。即单纯依靠“空腹血糖”指标来诊断糖尿病,会漏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但一旦监测到“空腹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往往诊断率较高。与之相对的是餐后血糖,其对糖尿病的诊断更加敏感,误检率也较高,但餐后血糖指标的应用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快地诊断出更多的糖耐量损伤。

对升高血糖各有所长

若“空腹血糖”水平较高,餐后血糖水平也相对较高。DM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受糖尿病治疗及控制情况的影响。比如饮食不可控,不运动或运动太少,用药太少,“空腹血糖”就会升高;而过度控制饮食,运动太多,用药太多导致低血糖,随之而来的是低血糖后的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空腹血糖水平对餐后血糖水平及升幅有直接影响。

引起餐后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如餐后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胰升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的水平,饮食的种类和时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等。

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

评估糖尿病防治的优劣,通常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国际金标准。而且众所周知,HbA1c同时受到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bA1c值在7.3%~8.4%之间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整体血糖的影响是相同的;当HbA1c值高于8.5%时,空腹血糖对整体血糖的影响大于餐后血糖;当HbA1c值升高时,HbA1c值增加。

高和低两个阶段的空腹血糖控制与基础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在HbA1c<7.3%时,血糖升高主要与餐后血糖有关。已证实,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利于达到HbA1c控制标准,改善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保护,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控制都不容忽视。仅当整体血糖降低时,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才会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