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简介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俗称白口糊,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鹅口疮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舌、颊、软胯、口底为多发部位。以上便是鹅口疮的一些简单介绍,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平时家长要多注意婴幼儿的喂养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及时就医。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俗称白口糊,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
这个病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6、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原来口腔内有许多细菌,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即使口腔内有一些白色念珠菌,也因这种细菌的存在而不能繁殖;
鹅口疮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舌、颊、软胯、口底为多发部位。发病症状如下:
1、开始为口腔粘膜充血水肿,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2、1~2天之后,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为了减少孩子的痛苦,家长要提前做好鹅口疮的预防:
1、用脱脂棉蘸2%~5%苏打水轻轻擦洗口腔,然后在斑膜处涂上制霉菌素甘油或紫药水。因霉菌菌丝植入较深,所以在白色斑膜消失后,还要多涂几天药,以防复发。同时口服维生素b2;
2、婴幼儿吃奶用的奶瓶、奶嘴要先用2%苏打水或肥皂水浸泡,然后煮沸消毒。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喂奶前,母亲应先洗净双手,然后用温湿毛巾擦拭乳头;
3、对于病情重、发高烧、病程长或腹泻的患儿,应到医院就诊。可口服制霉菌素,每次5~10万单位,每日4次;
4、孩子平时有病,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小儿滥用抗生素;
以上便是鹅口疮的一些简单介绍,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平时家长要多注意婴幼儿的喂养卫生,维护口腔健康,及时就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