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历史,碳培铁观音的由来

福建安溪的种茶历史悠久,远远并非在1725年前后那么简单。早在宋元时期,铁观音原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已经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福建安溪的种茶历史悠久,远远并非在1725年前后那么简单。早在宋元时期,铁观音原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已经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炭焙铁观音茶底

到明代产茶稍盛,明嘉靖《安溪县志》有“茶,龙涓.崇信(今龙涓.西坪.芦田)出者多”。“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到了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

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安溪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炭焙铁观音茶底茶汤

而碳焙铁观音(也叫焙火观音或烘焙观音),历史也非常悠久,并非像某些茶友说的那样,看岩茶卖得好就学岩茶来焙个火,凑个热闹。实际上,安溪碳培乌龙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据说和明朝的郑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传,郑和七下西洋期间(1405~1433年),庞大的船队所需的维生素一直都是靠着茶叶补充,而实际上茶叶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而泉州是当年的海上丝绸贸易起点,安溪所产乌龙茶的海上贸易得天独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意异常火爆,出口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所谓“高山出好茶”安溪乌龙茶所含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特别高,因此被船队列为补充维生素的首选茶叶。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中,吸附性极强的茶叶是很容易受潮的,不易保存,怎么办呢?据安溪县志记载,当时郑和船队的一名泉州籍的船长,发明了使用炭火培制安溪乌龙茶,使乌龙茶不但保持了原有的风味,以及98%的营养元素成分。

郑和的船队发现,炭焙乌龙茶的茶叶回甘特别,有独特的口感,品尝之后喉咙特别舒爽,带有强烈的火香味。冲泡之后其茶色汤水深黄,明亮的虎珀色茶汤,灯光下比葡萄红更迷人;汤色褐红明亮,香气浓郁,滋味甘润生津;茶性温凉,炭焙乌龙茶因此成为了茶中极品。

碳培乌龙茶不但改变了茶性,提高了乌龙茶的回甘度,而且还很有利于船上保存,保质期大大延长,而且还越存越香。此法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快速推广,于是碳培乌龙茶开始在闽南地区流行起来。

后来,生长在海边的闽南人出海,此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茶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维生素补充物,时至今日,海边的渔民还保持着当年的传统,很多人都会喝茶,而且还喜欢喝乌龙茶,稍老一辈的人,更喜欢碳培乌龙茶。而碳培铁观音,相传首创与乾隆初年。

据史书记载,清朝世宗皇帝雍正年间,安溪茶人发现并发明了名茶铁观音。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就叫铁观音,而铁观音茶叶其独特的兰花香观音韵,非常受茶客的欢迎,铁观音得到了空前发展。

铁观音问世后,迅速传播到周边的虎邱、大坪、龙涓、芦田、尚卿、长坑等乡镇,因其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而碳培乌龙茶技术,被成功的运用到了铁观音身上,碳培铁观音应运而生。如果追溯年代,碳培铁观音真正出现的年代应该是清朝的乾隆年间。

后来,随着人们对于碳培铁观音技术的研究,发现这碳培铁观音的品质,不但跟茶坯直接关系,而且还跟使用什么样的木炭培制有莫大关系。据经验碳培茶师傅介绍,使用龙眼木炭、荔枝木炭培制的碳培铁观音质地最优,品质最好,香味更出众。

辗转到了70年代,碳培铁观音经过技术革命后,大量出口日本。被日本的茶客们誉为“美容茶”“减肥健美茶”“油切乌龙茶”等诸多充满魅力的称号。从那之后,碳培铁观音一直是乌龙茶出口日本的一大主力军,占据着很高的份额。

受日本的影响,70年代中期,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碳培铁观音的出口量与日俱增,不断地敲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异国大门,为后来铁观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华人,依然保持饮用焙火观音和老茶的传统。

如今,木炭碳培铁观音茶叶,依然有一小部分沿用此法,继续打造着碳培铁观音的经典,当然这种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极高,只有少量的极品茶采用木炭碳培,其余的大部分是电培铁观音。在此,老资料网对于仍然坚守着那份传统技术的制茶师们至于崇高的敬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