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炒股的股民父亲

我的父亲应该算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股民了,九十年代中期就入市了,稍微有点文化,那时还在自考大专,国营大厂上班,日薄西山那种大厂,几年后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轰然倒下。我的父亲几乎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散户。很多年以后,当我也期望在中国的股市上扭转命运的时候,当我也开始在股市上沉浮的时候,我开始理解父亲了。

我的父亲应该算是中国较早的一批股民了,九十年代中期就入市了,稍微有点文化(高中毕业),那时还在自考大专,国营大厂上班,日薄西山那种大厂,几年后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轰然倒下。我至今仍然记得父亲当时激动的心情,仿佛一个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机会就那么触手可及。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天晚上拿着报纸、铅笔、直尺在白纸上划着K线,不知疲倦,经常挑灯夜战,好像自学考试一样,那时我经常好奇这些奇奇怪怪的图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魔力,让人如痴如醉,虽然到现在我都不怎么看得懂。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一幕,我仍感慨万千,对于父亲这样的人,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以他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不过市场是残酷的,不管怎样努力,父亲依旧摆脱不了一个散户的行为特征。即便二十多年后,父亲的炒股习惯和思维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越来越固执,只是再也不主动在我面前提股票的事情,有时我偶然提及,他就会马上转移话题,仿佛提到就会心痛。

我的父亲几乎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散户。炒股对于我的家庭来说,非但没有扭转颓势,反而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股市于我而言几乎是灾难的代名词。高考时,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厦门大学,选择了财经类专业,我慢慢发现,散户的行为特征在那些教授博导身上仍然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几乎无关于学历、无关于背景,也许就是人的本能,这让当时的我很是迷茫。

我的父亲虽然在炒股这件事情上谈不上成功,或者说很失败,但是他给用血淋淋的事实给我证明了:这样炒股行不通!很多年以后,当我也期望在中国的股市上扭转命运的时候,当我也开始在股市上沉浮的时候,我开始理解父亲了。我理解他二十多年来在中国股市受到的煎熬,理解他不被人理解、理解他怀疑自我、我甚至能体会到他当年的绝望。

我曾经多次劝父亲退出股市,但父亲一直坚持,股市对于父亲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寄托,这就好比他坚持每周去上老年大学唱歌一样,“人活着总要有个盼头”,这是他的原话。从此,我不再在父亲面前提及股市,只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快乐的中国散户。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