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告子下》共十六章。第七章提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并给出了理由。7.14提出“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故“善战者服上刑”,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原文】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1,而河西2善讴;绵驹处于高唐3,而齐右4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5,不税冕而行6。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1者,三王2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3;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4在位,则有让5。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6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译文】
孟子说:“虞国不用百里奚,因而灭亡;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称霸。不用贤人即亡国,即便想要割地求和而苟且偷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之旁,河西的人都会唱歌;绵驹住在高唐之上,齐国西部的人都会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痛哭她的丈夫,因而改变了国家风尚。里面有什么,一定会显现于外面。如果从事某项工作,却没看到成绩的,我不曾见过这样的事。所以,要么是没有贤人,如果有贤人,我一定认识他。”
孟子说:“孔子任鲁国司寇,不被重用,跟随着去祭祀,祭肉也不见送来,便匆忙离开。不了解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了祭肉,了解他的人明白他是为了鲁国失礼而离开。至于孔子,却是想要背着个小罪名而走,不想随便离开。君子的所作所为,芸芸众生本来就是弄不清楚的。”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的大夫,又是现在诸侯的罪人。天子巡行诸侯国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天子的巡狩,〕春天考察耕种,补助不足的人;秋天考察收获,周济不够的人。一进到某国的疆界,看到土地已经开辟,田野整治得很好,赡养老人且尊敬贤者,俊杰能人都有官位,那么就有赏赐;赏赐用土地。如果一进入某国疆界,土地抛荒,老人遭遗弃,贤者不任用,搜刮聚敛之人窃据要津,那么就有责罚。〔诸侯的述职,〕一次不朝,就降低爵位;两次不朝,就削减土地;三次不朝,就把军队派去。所以天子用兵是‘讨’而不是‘伐’,诸侯则是‘伐’而不是‘讨’。五霸呢,是挟持一部分诸侯来攻伐另一部分诸侯的人;所以我说,五霸呢,是三王的罪人。
【注释】
(1)王豹处于淇:王豹,齐国的歌唱家;淇,音qí,水名,黄河支流,在河南境内。
(2)河西:指卫国,卫国在黄河西岸。
(3)绵驹处于高唐:绵驹,春秋时高唐的歌唱家;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西南。
(4)齐右:高唐在齐之西部,西在右(以朝南论),所以叫齐右。
(5)燔肉不至:燔,亦作“膰”,音fán,祭肉;古礼,宗庙社稷祭祀,必分赐祭肉与同姓之国以及有关诸人,表示“同福禄”。
(6)不税冕而行:表示匆忙;税,音tuō。
(1)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或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还有其他说法。
(2)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3)庆:奖赏。
(4)掊克:聚敛,这里指聚敛之人;掊,音póu。
(5)让:责备,责罚。
(6)六师:即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三军、二军、一军不等,每军12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