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的功效与作用,砗磲真假鉴别方法与品质鉴赏方法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

砗磲(chēqú)也叫车渠,民间也有写做“蛼蟝”,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因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虫黄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直接传输给砗磲。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和与之相关的生理,据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商业养殖的开发。

砗磲的形态特征


1.专指砗磲贝壳,佛家七宝之首(砗磲、水晶、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珍珠一样怕酸碱物质。砗磲具极高的药用价值,有锁心、安神之效,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佛教视其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故被佛教作为镇教之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2.珊瑚礁上的一种蛤,多产于我国南海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重可达250千克甚至以上,肉可食,贝壳自古代便被作为宝石,类似于玉。

外形:大砗磲,壳最宽处可达1.3米,重约300公斤以上,是一种最大的贝类。一扇大的贝壳,可作婴儿浴盆。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

贝壳很厚,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同。壳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贝壳内面也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齿各一个。主齿短,后侧齿弱。大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

大砗磲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

库氏砗磲的两壳等大但两侧不对称,前端较短,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足丝孔脊无紧锁的齿褶。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壳面为白色,有5条强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壳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壳内呈白色,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对立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各有一个主齿和一个后侧齿。前闭合肌消失,后闭合肌发达,位于中部。

生活习性:砗磲栖息在热带海洋中珊瑚礁间的浅水环境里,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料消化吸收。砗磲与一种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它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特殊的叫玻璃体的结构,能够聚合光线,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虫黄藻则可为砗磲提供一部分养料。

砗磲为古海洋生物经造山运动,由海洋随地壳变动升至高山经年累月所形成之海螺化石,仅取其尾端之部分切磨成珠的珍贵有机宝石。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距今约三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在这两块巨大板块的挤压带,地势隆起,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在那近九千公尺高的岩石层中,夹杂了不少昔日海中生物的化石,砗磲就是在大约五千公尺的喜玛拉雅高山上被发现的。

砗磲的成份大致与天然珍珠相同,外表之颜色是牙白与棕黄相间,而棕色带中有强烈之金色丝光,整体外表就像车与沟渠所构成之图案,亦颇似太极之形,因而称之为「金丝砗磲」。砗磲的原材料取得不易,所以异常珍贵,难怪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职,就是西藏密教高僧,故一般民间很少看得到。

砗磲的特性: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矿物必须具备美丽的特性才可称为宝石,而砗磲具有美丽的珍珠光泽,有晕彩和丝光,且质地光洁而细腻,可以说是非常漂亮的有机宝石。它的化学成份、矿物组成与珍珠类似,其特性如下.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外观:牙白与棕黄相间形成太极图形并带有耀眼之金色丝光和金色晕彩,如带有青绿色之化 石肠管隔在其间为高级者。

砗磲的真假鉴别


1.肉眼检视法:只要是砗磲,其外表必定有如车轮与沟渠所构成的图案;因此,要鉴别真假砗磲,这样的特征就成为鉴定真假的重要指标。再者,只要是天然的宝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个体,我们观察如果有两颗砗磲珠纹路是一模一样的,则很有可能是贝壳磨成粉压制的。

2. 破坏性试验:以破坏性试验将其击破,若是真品必有贝壳断面。

3.惦重法:天然的砗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我们除了观察砗磲的纹路是否为天然外,可以试着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觉非常轻,则有可能为非天然砗磲。

其他鉴定方法。第一要看颜色:砗磲分纯白、金丝、黄金砗磲、木色老砗磲、玉砗磲,当然还有少见的紫色、粉色、紫红色乃至更为少见的血砗磲,砗磲外表光洁明亮,表面呈珍珠般的光泽;假砗磲用白石或粉碎的贝壳粉或白石粉加胶压合而成,雪白无瑕,白得呆板、表面抛光发亮,不自然。

第二要看质地:砗磲是自然生长的,仔细观察纹路是否自然外,就是两颗砗磲珠的纹路无一相同,有一些透明料上看着好像没有纹络,其实是有的,仔细看就能看到。其矿物构造以文石为主,具有层状结构,层面清晰而又致密;假砗磲无天然的生长纹,放大镜下观察没有明显层状结构。

第三,砗磲因长期存在于海水中及自身的硬度较小,因此砗磲雕件和把件上难免会有些虫眼及裂纹,或多或少,当然也有完美的,但价格就较为昂贵,大家要是碰到很完美的又价格很低的话,大家就小心鉴定吧。

第四,天然砗磲用打火机烧起来有种烧石灰的味道,但不是很刺鼻,粉压的砗磲一般是用贝壳粉混合胶水压制而成,烧起来有刺鼻的烧塑料味。

第三要看重量:密度为2.70g/cm3,硬度一般为2.5-3度,部分品种可达4度。你可以试着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觉非常重或太轻,则有可能为非天然砗磲。

砗磲的功效与作用(仅供参考):1、据《本草纲目》记载,砗磲具有镇心、安神之功效;2、医学研究证明,砗磲可以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