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老珠宝微雕工艺 堪称印珠宝业最瑰丽遗产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有色宝石产地之一,印度的珠宝制作历史非常悠久,瑰丽奢华的彩色珠宝、精湛纯熟的制作工艺,曾令尚处蛮荒的西方来客艳羡不已。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还有印度古老的宝石微雕传统工艺,堪称印度珠宝业最瑰丽的遗产。也许正因如此,皇室追求金碧辉煌、明艳厚重的审美取向,对印度珠宝业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有色宝石产地之一,印度的珠宝制作历史非常悠久,瑰丽奢华的彩色珠宝、精湛纯熟的制作工艺,曾令尚处蛮荒的西方来客艳羡不已。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还有印度古老的宝石微雕传统工艺,堪称印度珠宝业最瑰丽的遗产。

微雕珠宝,曾被视为王公贵族才配拥有的奢侈享受,是身份地位的无上象征。这一方面源自原料的稀缺,即使在彩宝产量丰富的印度,适用于微雕的宝石也绝不易得,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珠宝师必须考虑工艺的复杂和材料耗损的问题;为追求完美奢侈的整体效果,宝石的色泽、净度也有非常严格的考量,符合条件的原石非常珍稀。另一方面,由于旧时印度种姓制的严厉约束,精美的微雕珠宝注定只属于皇亲国戚。

也许正因如此,皇室追求金碧辉煌、明艳厚重的审美取向,对印度珠宝业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存续至今的微雕珠宝商,用料之贵重、工艺之繁复,莫不是受了这种“贵族风尚”的浸染。其中,Amrapali受传统影响最大,它广泛挖掘民间珠宝工艺大师,力求重现与复兴鼎盛当年的“皇族范式”,那串九枚微雕主石镶泪滴珍珠的系绳项链,就全然是古典的产物。Mirari和Farah Khan两大珠宝商,则把传统工艺、当代艺术以及一些西方美学思潮结合起来,我们能观察到,他们对主题的表达更加多元、对线条与造型的把控更不受限制,整体风格也向轻盈和简洁改良。如Farah Khan的“维多利亚宫廷吊灯”就是东西合璧的典范,它的造型借鉴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宫廷吊灯,上面的小天使也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偶像,但雍容圆柔的线条,讲究完满、对称的严谨构图,和精细的微雕工艺,又完完全全是古典印度式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