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石的起源说

先前,2000年岁末和2001年初,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艺术大展先后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摩尔创作的那些极富想象力的超现实性的带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震撼了我国的美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磨刀石”的出名,似乎可以追溯至2001年11月深圳宝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藏石珍品大展。其时,上海刘建军送展的一方命名为“摩尔少女”的磨刀石,被评为金奖,这也是当时唯一参展的一方磨刀石(当时石种名之“广西水冲石”)。这方形同少女低头沉思的倩影,线条柔美,比例匀称,具象中带有抽象意味,极富雕塑张力感和艺术感染力。当时曾有人出价数万元欲予购藏。先前,2000年岁末和2001年初,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艺术大展先后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摩尔创作的那些极富想象力的超现实性的带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震撼了我国的美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赏石界的有识之士也敏感地发现,摩尔雕塑中的不少形象,特别是带有孔洞的雕塑,似乎与大自然中的奇石有着异曲同工、千丝万缕的联系。

过去我国美术界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摩尔创作的许多带有孔洞的抽象雕塑,是与中国园林中的太湖石有着某种关联,但是遍查亨利·摩尔的经历和言论,似乎此说并不成立。此次,在北京、上海举办的亨利·摩尔雕塑艺术大展,笔者都曾莅临观摩,我发现在展出的亨利·摩尔生前所搜集的一些树根、贝壳、化石等原始素材中,也有太湖石类透漏的奇石,不过那一望而知,并非中国所产,而应是英国当地土产。这也说明,所谓“摩尔之孔”与太湖石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其得之于自然界奇石洞穴之灵感却是毫无疑问。亨利·摩尔曾经提到:“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得起推敲的形式,仅仅带有空洞的石头,也可以构成一座立在空中的雕塑。”也正是从亨利·摩尔开始,西方雕塑家开始对于“体块”相反的“孔洞”进行了自觉的探索。至于太湖石类中国传统赏石强调的透漏之美,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上(包括宗教、哲学)的审美,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与西方形式美学并无特别的联系。

如果说,摩尔雕塑的许多创作灵感和源泉得之于自然界的奇石,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摩尔石的命名是赏石界呼唤赏石向(造型)艺术本真价值的回归,也是将赏石向美术界及主流社会推广普及,求得认同的一种姿态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