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在明代:明朝皇帝的禁香令

唐宋时期,我国用香文化发展到鼎峰,沉香从众多香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宫贵胄身份的象征,文人雅士精神的象征,引领着民间用香的风尚。而在明代以后,有关沉香的记载也不少,不过其中除了医药方面之外的很多研究多是继承于宋代的著述,虽然香文化也在发展,但社会环境已经发生转势,这其中之一的原因或许就和明初皇帝们的禁香令有关。
唐宋时期,我国用香文化发展到鼎峰,沉香从众多香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宫贵胄身份的象征,文人雅士精神的象征,引领着民间用香的风尚。而在明代以后,有关沉香的记载也不少,不过其中除了医药方面之外的很多研究多是继承于宋代的著述,虽然香文化也在发展,但社会环境已经发生转势,这其中之一的原因或许就和明初皇帝们的禁香令有关。

明初的几位皇帝都曾颁发过禁止海外贸易的禁令,其中香品被放到特别的位置加以强调,沉香贸易自然受到影响。《广东通志》和《明实录》中有记载,明初的三位皇帝都下过禁止进口番香的圣旨: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旨禁止民间使用番香、番货;建文三年朱允砂渲冀止从海外贩运香料入明;永乐十四年朱棣下旨禁止交趾、安息香料从明转运出口。

史料对建文帝的禁番圣旨记载比较详细,原因是民间从事番货贸易引来了海盗骚扰,为此下令禁止番香、番物的贸易,限期将这些物品三个月内销毁,否则处与重罚。广东当地官府为响应朝廷号召,特拟三条具体规定:
第一,祈神拜佛用香只能用国产香料制作,包括:松香、柏香、枫香、黄连香、仓木香、蒿桃香水等;
第二,马牙香是两广土产,只能在当地使用,不能带出岭南地区;
第三,檀香、降真香、伽蓝、木香、沉香、乳香、速香、罗斛香、粗柴香、安息香、乌香、甘麻香、生结香,这些有着本土名字的番香,也不许贩卖存留,若发现,三个月内销毁。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人工培植出的沉香――莞香在明清以后登上历史舞台,名声大噪,而沉香则难现宋代辉煌了。(《沉香中的五大经典香》)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