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是如何衰落的?

人工对沉香树的培植,对沉香的结香干预在宋初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明代则发展成熟并盛极一时,有了“莞香”的名字。之后,虽然香的使用需求依然很大,但似乎不论是莞香还是沉香,都好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观点认为,莞香的衰落和清初长达23年的迁海有关。不过,清廷对于沉香珍品的搜罗并没有停止。
人工对沉香树的培植,对沉香的结香干预在宋初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明代则发展成熟并盛极一时,有了“莞香”的名字。之后,虽然香的使用需求依然很大,但似乎不论是莞香还是沉香,都好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观点认为,莞香的衰落和清初长达23年的迁海有关。清代初期,朝廷为了防范内陆百姓与台湾郑军势力联合抵抗清廷,于是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这项指令延续了长达23年之久。在执行这一政令的过程中,官兵施行竖壁清野的政策,不仅拆除屋舍,还放火烧毁草木,这使得莞香种植业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清廷对于沉香珍品的搜罗并没有停止。清雍正时期的《东莞县志》记载:“闻前令时,承旨购异香,大索不获,至杖杀里役数人,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各级官僚对优质莞香的逼缴,令香农只得砍到香树,不再种香,由此莞香交易日渐萎缩,逐渐衰落。
另一产香名区海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海南沉香,也就是崖香,早在汉唐时期就是主要开采地,野生香的产量早已日趋枯竭,因莞香的兴盛才得以喘息修养一番,而莞香产量的萎缩,使得崖香的开采又变得沉重。康熙七年,崖州知州张擢士因崖州沉香贡沉重上书朝廷:“况琼属十三州县供香百斤,而崖独有十三斤之数”,可见当时海南地区的香贡的沉重。
除了上贡,清廷的沉香也有采买而得的,不过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清前期,后期国力衰退,财力有限,采买的沉香也就不多了。
至于再后来,国事动荡,民生疾苦,沉香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近几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复兴,沉香才有出现在大众面前,依旧书写着它千百年来的传奇。(《体验沉香的优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