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是不是玻璃?

中国古代,人们经已认识到:玻璃与琉璃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质。琉璃、玻璃、水晶多次并列出现于佛家典籍中,均列为七宝之一。清末,随着国门洞开和琉璃的再次失传,西方玻璃再次大量涌入,中国的琉璃业与玻璃业几乎荡然无存,这也是当今国人识玻璃而不识琉璃的重要原因。
琉璃,亦作'璃'是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在化学成分上的不同: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玻璃最大的不同。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由此可见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今天,在学术上,玻璃作为一种物质类别,涵盖了天然水晶、琉璃、人造水晶、光学玻璃、建筑玻璃、日用玻璃等范畴,人们日常所说的玻璃多指日用类,即钠钙玻璃。

中国古代,人们经已认识到:玻璃与琉璃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质。
玻璃源于西方,成份与今天的日用玻璃基本相同,即钠钙玻璃。
东晋南北朝时,由于中国琉璃神秘消失,西方玻璃遂取而代之,由于琉璃长期掌控于皇室,民间对其知之甚少,故误指“玻璃”为“琉璃”,写作(王留)琉,多数不识者则以音译写做“颇梨”()琳等,唐代以后的文献中,将其统一定名为玻璃,专指由西方进口的玻璃制品。琉璃、玻璃、水晶多次并列出现于佛家典籍中,均列为七宝之一。

玻璃初入中国的年代约在梁武帝时,由于中国琉璃失传日久,故假琉璃之名的西方玻璃价格展现出惊人的掠夺性,《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时一面泊来的玻璃镜要价竟高达百万贯之多,甚至超出了国库的现金储备。
后来,大月氏人在京师开办玻璃厂,进口玻璃的价格回落,一些书籍中记载“……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今天许多人将这段历史当作琉璃是泊来的依据,实在是一种误解,这一点,从其后历代王朝对琉璃的重视程度以及历代宫廷琉璃的等级价值中就可以看出。用今天的观点看,大月氏人生产的当是最早的仿琉璃制品。
宋代以后,由于铅提纯工艺的出现,中国民间的仿制琉璃作坊将琉璃的部分配方与西方的玻璃工艺相结合,生产出中国独有的高铅玻璃(类似今天的光学玻璃),透明度和质量远远高于进口玻璃的制品,从此西方的钠钙玻璃在中国销声匿迹,彻底的“不复珍之”。清末,随着国门洞开和琉璃的再次失传,西方玻璃再次大量涌入,中国的琉璃业与玻璃业几乎荡然无存,这也是当今国人识玻璃而不识琉璃的重要原因。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