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沉香为何多爱炮制后使用?

沉香的炮制方法有很多。沉香的炮制方法一般说来可以是香药互通、相互参考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而炮制,曾香可以用蜜制,提取有效物就用酒浸,目的不同,不能胡乱使用。不过,用于炮制的沉香都是沉水沉香,是沉香中的顶级品了,那么用于普通沉香效果如何呢?
古人对于沉香的使用很少如现在这般直接,即使是在明代以后逐渐成为单品香,也需要事先炮制一番,这是为何呢?有什么好处吗?

对沉香的炮制可能在唐朝或更早时候就有了,流传下来的“唐开元宫中香”里使用的沉香就需要“细锉,以绢袋盛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可见,在唐朝宫中流行的“斗香”也并非简单粗暴的拿着原始的香料就去比试,想必也是经过一番“秘制”的。另外,国舅杨国忠家的沉香壁,恐怕也并非单纯的涂抹沉香粉,以沉香在常温下的味道是很难有什么美韵可言的,需要一番炮制,才能令香气更好的飘溢出来。
沉香的炮制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酒浸法,唐代已有,到了宋代经过酒浸之后还会熬成膏状,而明代有了蜜制,在蜂蜜中浸制后再加工,清代增加了酒磨的炮制方法。沉香的炮制方法一般说来可以是香药互通、相互参考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而炮制,曾香可以用蜜制,提取有效物就用酒浸,目的不同,不能胡乱使用。
不过,用于炮制的沉香都是沉水沉香(古代沉香特指沉水沉香),是沉香中的顶级品了,那么用于普通沉香效果如何呢?有人尝试过用普通沉香蜜浸炮制,尚可,但若同古方那样蜜浸后再煮就不可取了,毕竟油脂太少,反而会很快挥发掉,最后所得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沉香的炮制,通常都是费时费力的,加上现代品香受日本香道影响,很少有人在遵循古法制香,但是想想,经过一番炮制的沉香,品起来可能会有另一番独特的风味吧。(《沉香之间会存在哪些差异?》)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