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道德”到底是什么含义?

我们常说的“道德”与《道德经》中的“道德”有很大出入的。《道德经》中的“道德”与孔子叙述的“道德”也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强迫性的习惯,比如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是违背自然法则,是不符合《道德经》中的“道”。《道德经》中的道为主,德为辅。
生活中,我们常用“道德”这个词。比如:道德底线,道德绑架,道德谴责。

我们常说的“道德”与《道德经》中的“道德”有很大出入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道德”是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长期约定,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些习惯。比如赡养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美国人则没有这个习惯。你不能由此评价中国人有道德,美国人缺德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和习惯哈。
《道德经》中的“道德”,是两个词:道和德。道指宇宙运行法则,我们叫自然法则(规律),一个人按自然法则(规律)办事,说明他得“道”了。德指社会规则(习惯),一个人遵守当地的社会习惯,就说明他有德,否则就是无德或者缺德。
《道德经》中的“道德”与孔子叙述的“道德”也是不同的。孔子所谓“道德”就是一些人为的社会规则。有些甚至是强迫性的习惯,比如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是违背自然法则,是不符合《道德经》中的“道”。不“道”肯定也不“德”啦。
《道德经》中的道为主,德为辅。德体现道,道主导德。一个人或集体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按自然法则制定社会规则,就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得道者才会多助。失道者只会寡助或无助。
平时我们常说,顺其自然。随缘。顺天应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就是《道德经》中“道”的意思。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