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三宝之一红珊瑚

藏民族崇尚红色,把珊瑚火红的颜色与太阳相联系。在西藏还有山珊瑚的说法,特指一种在牧区出土的,红艳多虫眼的古代珊瑚,相传产自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远古时期的珊瑚化石。事实上,西藏并不存在山珊瑚,这只是一个误传,西藏所有的珊瑚都来自深海,没有使用远古珊瑚化石的现象。

从古代西藏到现在,珠佩也被视为财富,这不是象征的价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价值。在历史的每个时代,珠子与牛羊、粮食、日用品之间,都有等价的交换值。游牧民(或农耕人群)在需要时,都可以用珠子来交换生活必需品。在藏地人看来,珠子比货币更值得信任,这种普遍的价值观,在习惯了货币交易的内地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藏民族的珠饰多是外来品,而非本土产出,很长的时间里,珠子甚至替代了货币。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人们喜爱佩戴红珊瑚为装饰品,从康区一直到阿里,色彩浓艳的珊瑚配饰款式各异,多姿多彩。西藏的珊瑚饰品,让热爱西藏的我们惊艳于其生命般鲜艳的红色。那些珊瑚项链,珊瑚头饰,还有耳环与戒指,从海洋来到世界的屋脊,最后得到了藏人的万般宠爱。

“芝玛”入藏

珊瑚的英文名称为Coral来自拉丁语,藏人称为“芝玛”。

古代的西藏是欧亚大陆的聚宝盆。盛产黄金,麝香,羊绒的西藏,用无尽的财富换来了欧亚大陆的各色珠宝,西藏的珊瑚来源是多方位的,克什米尔,亚美尼亚,俄罗斯、尼泊尔……等。商人们穿越喜马拉雅,把产自地中海的珊瑚运输至日喀则、西宁的贸易中心,再分散至西藏各地。

而更高级的珊瑚则多来自中央政府的赐予。蒙古也有珊瑚输入西藏,有史料记载,西蒙古的卡尔梅克人曾将珊瑚运输到西藏,蒙古贵族藩王对西藏寺庙的供奉里,珊瑚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藏民族佩戴红珊瑚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时期。藏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所以常把红珊瑚枝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神话色彩。珊瑚也是战士的护身符。藏民族崇尚红色,把珊瑚火红的颜色与太阳相联系。

红珊瑚在藏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红珊瑚的喜爱不但是出于审美的需要,世俗生活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藏族人民豪放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同时,红珊瑚在藏族服饰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藏民族具有深远的宗教和文化联系。

藏族女子的珊瑚配饰,由桶型珊瑚珠串成,间隔绿松石,玛瑙,杂色为串,色彩搭配浓烈,再配上装有佛像,佛经的小银噶屋,华丽高贵,女子平时戴一串(约有30颗珠宝),节日盛装时戴2至8串,男子则喜戴大珊瑚珠子,环绕胸前,英雄气十足。

红珊瑚还是是唐卡绘制中价格昂贵的颜料,将珊瑚磨制成粉末再用胶融合,便成了绘画唐卡不可或缺的红色颜料。

在西藏还有山珊瑚的说法,特指一种在牧区出土的,红艳多虫眼的古代珊瑚,相传产自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远古时期的珊瑚化石。事实上,西藏并不存在山珊瑚,这只是一个误传,西藏所有的珊瑚都来自深海,没有使用远古珊瑚化石的现象。西藏有世间所有的珍宝都会回归地下的传说,而山珊瑚的说法,可能来自这种传说吧。

珊瑚的佩戴

西藏的珊瑚珠子多出自明清两代,形状为圆筒形,尺寸从几毫米到五六厘米不等。不同于现代的珊瑚珠子,古代珊瑚珠子的孔道大,由于长时间绳子的摩擦,孔道呈现水滴形状。那种色泽粉红的珊瑚,是明清两代的流行色,从北京的皇室到蒙藏牧民,都喜欢这种柔和的珊瑚,俗称为孩儿面。

历史上,西藏贵族的珊瑚饰品都是用高级别的红珊瑚制成,色彩纯正,形状工整,尺寸大,没有虫眼和白斑。这种高级别的珊瑚,在哪个时代就是价格惊人的奇珍异宝,多由中央政府,蒙古藩王赐予,世代在大家族中流传,很少出现在民间。作为西藏古代珊瑚的收藏者,能收集到旧时贵族的珊瑚珠,珊瑚枝饰品,也很不容易。

康藏地区的康巴服饰与配饰中,男装饰品有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康巴女装则是佩戴由银和金铸造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都体现出藏民偏爱红珊瑚的强烈民族情感。

历史上,红珊瑚与佛教关系密切,珊瑚与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并列称为“佛教七宝”。印度和西藏人视珊瑚为如来佛的化身,会用珊瑚用来做佛珠,但普通的修行者无法使用这种价格昂贵的佛珠,只有喇嘛高僧才会持有红珊瑚所制的念珠。珊瑚佛珠是藏地佛教的珍惜法物,在清宫旧藏里,有馈赠与西藏大喇嘛的珊瑚佛珠,皆由正圆的珊瑚珠串成,色泽纯美,工整漂亮,藏人与信仰的虔诚,赋予老珊瑚佛珠温润的光泽,数辈大德恳切的吟念真言,让珠子有了奇妙的灵气,修持或者禅定中,老珊瑚佛珠有如良师,在默化里引导菩提慧根。

400多年前,医药大师李时珍先生在经典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珊瑚有:“去翳明目,安神镇惊。目生翳障,惊痫,鼻巾丑”等功效。珊瑚石有止呕吐、止泻、止血、治腰痛、小儿惊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

珊瑚的医用价值是其自身魅力之一,在汉藏地区,人们都用珊瑚来配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藏医里有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贵藏药。

五世对西藏贵族服饰的改革与制定,规定了贵族佩戴珊瑚珠的款式,如,清代《西藏图考》记载,右耳垂珊瑚坠,用大珊瑚两颗,上下金镶,名,工工。在贵族服饰珠饰里珊瑚与蜜蜡等珠子被誉为神珠宝。

十七世纪,噶厦政府正式规定了官员贵族穿戴的宝饰装款式,这种在大法会,藏历新年初二的庆典中穿着的高贵服饰中,硕大红润的珊瑚项链极为醒目。今天我们在藏地牧区节日里看到的,牧民们穿戴的耀眼珠饰,就是对旧时贵族宝饰装的模仿。

古代西藏民间的珊瑚饰品,要简单很多,就是几颗小珊瑚珠儿随意地串在绳子上,然而就这几颗珊瑚,也是牧民几辈子的积攒,嫁自家女儿时,作为隆重的陪嫁,万分珍惜,但在需要供奉菩萨时,却也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珊瑚奉献出去,让它成为寺庙里菩萨佛像的璎珞挂饰。

新一代的西藏青年已不再热衷于继承先人的珠饰,转而追求城市文明。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的普及,也让西藏的孩子们悄然发生着变化。也许很快,先祖的珠珠串串,藏人的传统服饰与珠佩,就会成为陈旧的过去式,我们只能透过影像来记载珊瑚那遥远的惊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