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母和绿度母哪个掌心有眼睛?

而白度母和绿度母是唐卡主题中最常见的两位。观音菩萨因悲悯苍生而落泪,左眼的泪滴化为白度母,右眼的泪滴化为绿度母。白度母代表智慧,绿度母代表慈悲,一种对称的美感由此而生,构成了对贤良女性特质最完美的赞颂。松赞干布的两位妃子,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就被认为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化身。
度母梵文为Tara,古代称多罗菩萨,化身众多,有二十一度母之说。而白度母和绿度母是唐卡主题中最常见的两位。关于度母的起源众说纷纭,除了慧月公主的传说之外,常被提到的还有两种,一说是从阿弥陀佛眼的蓝色光线中诞生的,另一种则是由观音的泪滴所化,后者听起来显然更有浪漫色彩,被普遍接受。

观音菩萨因悲悯苍生而落泪,左眼的泪滴化为白度母,右眼的泪滴化为绿度母。白度母代表智慧,绿度母代表慈悲,一种对称的美感由此而生,构成了对贤良女性特质最完美的赞颂。松赞干布的两位妃子,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就被认为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化身。

白度母与长寿佛和尊胜佛母合称为“长寿三尊”,形象典雅优美。她身白如皓月,头戴花蔓宝冠,乌发挽髻,双耳坠大环,斜披红色飘带,宝珠璎珞遍体,双跏趺坐在莲花月轮上,右手置于膝前,左手当胸持盛开的莲花茎,花茎曲蔓至耳际,脸、手、足心共有七只眼睛,又称“七眼佛母”。她象征纯洁无暇,智慧的本质,同时也是长寿之神。仓央嘉措广为流传的诗句,“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洁白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渐渐浮现在我心上”,有一种解读说,它看似情诗,其实是对白度母的观想。

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主,又称“奋迅度母”,被认为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度母。她体貌绝美,全身绿如翡翠,头戴五佛冠,头发茂密,耳坠大环,遍身璎珞,着各色天衣重裙,华贵庄严。她只有两只眼睛,坐在莲花月轮上的姿态也与白度母不同,左腿单坐,右腿向下舒展,踩在花茎与主莲花座相连的小莲花座上,颇有动感,右手置于膝前,左手当胸,各持蓝莲花,花茎曲蔓至肩侧。绿度母救人于八种苦难的恐惧之中,又称“救八难度母”,象征着诸佛事业和慈悲救度的本性,救度众生贪欲、愤怒、执着、骄傲、嫉妒、邪见、吝啬以及着魔的八种苦难的方法。
据说白度母手中的花白天开放、晚上合拢,绿度母手中的花则相反,二者日夜交替,看护着众生。从度母的五佛冠说起,单是“五”这个概念,就涵盖了这个符号体系中多重信息架构:世界万物由“地水火风空”五种本源物质构成,它们生成万物,分别由“青黄赤白黑(蓝)”五种颜色来表示。这五种色彩,对应着五方佛和他们的五个世界、所净五蕴、成就的五种智慧、消除的五种烦恼。成为这一切概念输出到图像中的密码,解释了几乎所有唐卡中主要色彩的运用。白度母双跏趺坐,表示无烦恼,额上之目观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被观者皆能解脱。绿度母半跏趺坐,右脚前伸,表示消除恶行,左腿单盘表圆满,据说这样的坐姿可以压倒愤怒,实现慈悲,使众生安乐。度母放于膝前的手作施予印,结施予印时,掌心外翻向下,所有手指放松外伸或稍有内缚。它把慷慨地施舍比作慈善或赐予希望。掌心上的“慧眼”,象征着她对小众生无尽的慈爱觉识。慧眼和五根手指的结合把方法与智慧的结合比作“六度”。“六度”中的前“无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根手指代表)需要“六度”中的第六度“智慧”(掌心中的慧眼为代表)的支持,并以此为依据。置于胸前的手作三宝印,食指中指小指分别表示佛法僧三宝,拇指无名指触碰,表示悲智双运。最有梦幻色彩的是她们所持的莲花。花茎上常绘着一朵盛开的花、一朵未开的花蕾和一颗果实。果实表示以迦叶佛为首的过去诸佛,盛开的莲花表示现在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未开的花蕾代表以弥勒为首的未来佛。一根花蔓上,凝聚了过去到未来的无尽时间。
度母居住之地,名为玉叶世界,位于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的普陀洛伽山脚下,紫檀林茂密苍翠,生意盎然,鸟语花香,有光华瑰丽的珍宝和**汇成的湖海,这些图案也常在度母画像的背景中出现。度母通常都呈坐相,但如果她们作为观世音和其他重要神灵的胁侍菩萨时则呈立相。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