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调”才能又水又透?

玩翡翠的朋友,必定对“水头”再熟悉不过了。翡翠的“水头”,是对其透明度的俗称,也是评价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水头好的翡翠透明度高,光线在翡翠内部的反射、折射,使翡翠外观晶莹透亮,泛起荧光,整体效果富有动感,充满生机。“种”好的翡翠水头相应也好,但是“水头好”的翡翠,它的“种”不一定好,也就是“有种无水”。

玩翡翠的朋友,必定对“水头”再熟悉不过了。你还在羡慕别人的翡翠又水、又透?其实,你的翡翠也可以!只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就有可能改变它们的“命运”。

翡翠的“水头”,是对其透明度的俗称,也是评价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水头好的翡翠透明度高,光线在翡翠内部的反射、折射,使翡翠外观晶莹透亮,泛起荧光,整体效果富有动感,充满生机。相反,没水的料子则缺少灵性。

影响翡翠“水头”的因素

结构

翡翠矿物粒度细小均匀,透明度就高,否则就低;粒度越细,越接近平行变晶结构,透明度越好。

杂质

组成翡翠的硬玉集合体越单纯洁净,透明度越高;如含有较多非硬玉矿物,如角闪石、沸石、绿辉石等矿物时透明度就差;同时,翡翠如含有一些金属矿物包裹体,也会影响其透明度。

颜色

颜色越深透明度越差,这是颜色的成因决定的。翡翠的颜色越深,相对的透明度就越低。因此,无色的翡翠看起来比其他颜色的翡翠要透亮许多。水头好的翡翠总是清淡素雅,就算带色,也会显得灵动耐看!

厚度

同一块翡翠因厚度不同,所表现的透明度也不同,厚度越大透明度越差,越薄则越透。随着厚度的增加,光在翡翠中穿越的路线变长,翡翠对光的吸收增多,入射光的光能耗过大,自然减小了翡翠的透明度。

通常来说,翡翠饰品的厚度达到6mm以上,相对不易破碎。我们比较透明度,也会以这个厚度为标准作为参照。

别把“种”、“水”混为一谈

翡翠的种、水虽有关联,但是有区别。比如说翡翠的“种”指的是翡翠的矿物组成,颜色、结构、透明度则是翡翠品质的综合影响,又称为“种分”或者“种质”。

“种”好的翡翠水头相应也好,但是“水头好”的翡翠,它的“种”不一定好,也就是“有种无水”。如细糯种,颗粒很细,种不错但水头较差。有些花青种则刚好相反,水头不错,因为颜色和结构的原因种质一般。而玻璃种翡翠,就是种好水好的典范了。

教你几招,改善翡翠的透明度

雕刻

在翡翠的加工处理中,可通过凹凸面的处理,来改善透明度。比如,雕刻时作薄,将不雕刻的背面加工处理成凹下去的阴面(弧面),扩大受光面积,吸收更多光线,牺牲厚度,提高透光性和透明度提高。观音头部的背面、佛的肚子和头部的背面常常挖薄,都是这种用意。

对于颜色偏深的翡翠,适当削减非重要部位的色彩厚度,增加透光性。

抛光

几乎所有的翡翠成品,都需要经过抛光。经过打磨抛光后的翡翠看起来会更加光滑细腻,这样的翡翠表面好像镜子一般,能够更好的汇聚外部的光线,改善其透明度。

镶嵌

不同的镶嵌方式,翡翠的透明度也略有差异。有一种封底镶嵌,即用整片金属将翡翠封包起来。利用封底材质的弧度及金属光面,汇集光线反射到翡翠上,加强表面光泽,进而影响调整色度,起到增水的效果。

下一篇:水晶保养小知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