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名字的由来

如今翡翠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宝石,翡翠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上好的翡翠更是有价无市。众所周知中国是不产翡翠的,中国的翡翠文化开始是在清代,大概在1700年前后,在北缅甸发现翡翠,随后翡翠传入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而关于翡翠名称的由来,至今说法不一。

如今翡翠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宝石,翡翠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上好的翡翠更是有价无市。其实翡翠最初传入中国并不怎么受欢迎,也是历经了漫长的过程才发展起来,形成中国独特的翡翠文化,成为世界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中国是不产翡翠的,中国的翡翠文化开始是在清代,大概在1700年前后,在北缅甸发现翡翠,随后翡翠传入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而关于翡翠名称的由来,至今说法不一。

多数人认为:“翡翠”一词很早就有了,在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就对翡翠二字作了解释: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也有记载:“哀牢……土地沃美……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轲虫蚌蛛、孔雀、翡翠、犀、象、猩猩……。”其中翡翠是西南滇黔地区的一种美丽的小鸟,其羽毛有红、绿二色。在古代也常用漂亮的羽毛作首饰,如翠铀,就是用羽毛装饰的一种发簪。所以,翡翠在本义上是指小鸟或者漂亮的羽毛或者漂亮的红和绿色。由于当地的玉石的颜色有绿有紫有红,与翡翠鸟的颜色相似,故用鸟羽的名称来称呼具有鲜艳色彩的玉石,名之“翡翠”。

另一种意见是,我国历代把新疆和阗产的绿色软玉质玉称为翠玉,在清朝初中叶,缅甸玉石开始大量输人中国时,为了与和阗翠玉区别,被称为“非翠”,由于“非翠’’的颜色比和阗翠玉更鲜艳,颜色又多样,逐渐讹传为“翡翠”。

与前一种意见比较,后一种说法更偏重于强调缅甸的玉石与和阗玉的不同,尽管最后也因其颜色绚丽等原因讹传为翡翠。

所以翡翠最早所指的是缅甸产的颜色鲜艳的玉石。在翡翠资源还相当丰富的情况下,没有颜色的玉石被弃之不用,不当作翡翠。到了后来,尤其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原先弃之不用的庄头料,即无色彩或色少还达不到翡翠级的大块玉石,从l973年开始大量上市。据述,头一年(1973年)还只要水头较好的带小点色的庄头料,第二年求其次的也可以称斤拍卖,到了第三年连底仗、不好的、有癣有毛病的庄头料也有人买了。这样,翡翠一词的内涵也有了变化,不仅仅指颜色鲜艳的玉石。

另一方面,在19世纪中叶,法国的矿物学家Damour发现中国的玉器有两类不同的矿物组成,一类为闪石类,是传统的新疆产的和阗玉,并称之为Nephrite。另一类是辉石类的钠铝硅酸盐,是从缅甸流人中国的翡翠,并称之为Jadeiteo日本学者根据两者硬度方面的差别,分别翻译成软玉和硬玉。Damour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对翡翠作了科学的解释,翡翠即硬玉(Jadeite),是一种具有辉石类晶体结构特征的钠铝硅酸盐矿物。

硬玉是一种在较为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除了缅甸外,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也陆续发现。如日本和中美洲也产出有硬玉,并且也被用作玉石,其历史甚至比缅甸的翡翠更加悠久,但是,也有些地方产出的硬玉并没有作为玉的性质,所以,翡翠即硬玉的解释显然不够合适。

1979年台湾学者谭立平提出对Nephrite和Jadeite翻成软玉与硬玉的不同意见,建议译成闪玉和辉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翡翠与硬玉存在差别,对翡翠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定义为达到了宝石级的硬玉集合体。

20世纪90年代末,欧阳秋眉进一步扩展了辉石玉的内涵,把各种与硬玉在晶体化学上有联系的相关矿物,以及这些矿物种类组合形成的集合体,不论产地何处都归属为辉石类玉,并提出翡翠是由这些辉石类矿物为主(含量大于60%)组成的具有细粒镶嵌结构的玉石。依这一定义,翡翠没有地域性界线,可包括更多的品种,能比较好地适应新品种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但是,另一方面会产生传统上不当作翡翠的玉石品种,以及与传统翡翠有较大区别的玉石品种进入到翡翠之中。由于目前对翡翠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意见,在宝石名称等有关的国家标准中,仍采用更为狭义的概念,故暂时可把欧阳秋眉提出的这一概念称为翡翠的广义定义。相对狭义的,目前在宝石界中使用的定义为: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含量大于80%)的玉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