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历史及种类

西藏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唐卡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藏传佛教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国唐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绣像、丝面、丝贴、手织等种类。

西藏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在佛教早期传入西藏地区时,出于传播佛教的需要,又考虑到藏族人民常年四处游牧的生活方式,画师就把佛像绘制在布或绸之上,既方便了随身携带,也能满足藏民供奉供奉佛、法、僧三宝,进行佛事活动的需要,这样,唐卡就代替了寺院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就诞生了唐卡艺术。唐卡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藏传佛教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唐卡所有的颜料皆取自大地,不是珍贵的矿物就是稀罕的植物,其配制则完全靠手工操作,过程缓慢而复杂,甚至跟人的力气有关,比如白色和黄色可以由年轻男人来打磨,但蓝色和绿色则需要体弱无力的人慢慢地研磨。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可以历经沧桑却不变色。其中对金色不可或缺的应用乃唐卡绝技。 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唐卡可以分为国唐和止唐。国唐是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国唐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绣像、丝面、丝贴、手织等种类。在布达拉宫藏有一幅无量光佛国唐55.8米,宽46.8米,一般在重大节日展出。止唐是绘画唐卡,用颜料绘制而成。止唐根据所用颜料和背景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彩唐、金唐、朱红唐、黑唐等多种。

唐卡的画派与壁画的画派风格基本一致,凡是藏传佛教流行的地区,都能见到唐卡的踪影,风格多姿多彩。

以西藏地区的唐卡画派为例,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分为藏东、藏中及藏西三派。藏东派吸收了汉地的绘画风格与技巧;藏西派绘画较多地吸收了尼泊尔、印度等地的艺术风格,在构图形式上,以“坛城圣众”围绕本尊,取消了以山水、树木作为背景的结构;藏中派最富有本土色彩,是“藏东”与“藏西”两派绘画风格的融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